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童话教学这样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
(一)在想象中走进童话的神奇意境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童话常常采取夸张、拟人、象征等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营造浓厚的幻想氛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在思维和情感上走进童话的幻想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丰富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理解小女孩在擦火柴的过程中产生的幻想。
(二)大胆创新,激发质疑,不通讲课文,只讲关键处
很多童话作品,因为情节曲折的缘故,篇幅相对其他体裁的文章而言较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胆创新,采“用长文短教”的办法。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地理解课文。学生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提出疑难问题或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教师只讲关键处,不需通讲课文。
(三)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尊重个人阅读感受
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
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
(四)采取多种有趣的训练形式
1、续编童话故事
续编童话故事是诶样想象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根据童话的内容,学生通过想,结合自己的实际感受,构思新的故事情节,在中年纪的语文教材中就有许多童话的结尾可以用来给学生进行训练。最常用的以《狼和小羊》、《坐井观天》为多。
2、看图编童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动物是他们最好的朋友,抓住这个特点,可以用直接出示图片或用幻灯片或用电脑演示出一制小动物,如白兔.然后有序地出现一些相关的画,如有顺序地出示草地、树林、太阳、蘑菇、小鸟、一条河.一只大灰狼.兔妈妈及一些动物.每增加一个画面,就让学生进行想象练说,到最后一个画面出现后,一个"小白兔与大灰狼"之间的故事救灾孩子们独特的构思中漫漫形成了。
3、仿写童话故事
学生的认识规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过程。在一、二年级的时候,他们就接触到不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训练提供了模仿的机会。以《小壁虎借尾巴》来仿写《小兔子借耳朵》......同时,也可以借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书、卡通片来仿写。
4、自由编童话的故事
童话故事的情节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中,让孩子们的潜意识得到充分的发展是训练的目的。孩子们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所有的东西都有灵气,有生命。所以,在训练到一定程度上时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在想象王国自由遨游,怎样想就怎样写,鼻子、嘴巴、耳朵、牙齿、舌头会互相争功;铅笔、书本会捉迷藏;柳树会跳舞,花儿会唱歌;小鸟会变魔术;森林里会举行一年一度的音乐会......当你被孩子们带入童话世界时,你不得不惊叹,他们的世界是多么美丽。
以童话的形式打开写作大门,让学生用自己的全部心思,全部感情,全部智慧去写作,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热爱人生、热爱世界的情感。
学习心得:童话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因为童话故事富有童趣。现实生活的故事或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一下子变成了故事的内容,孩子们的那种兴奋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让孩子们盲目地兴奋,而要引导他们在兴奋中学习语言的运用,感受故事的情感,增长语言的智慧。因此,“童趣”与“激活”自然成为童话教学必须关注的一组关键词——童话教学必须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童话的趣味性。
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文本的童趣性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教师教学前必须对这些词语或句子有充分的认识,准确把握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教学价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儿童是否真正处于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之中,是否真正抓住关键的词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本主人公同欢乐,共悲戚。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激活,让儿童不断处于有收获的兴奋中。
关注文本自身的童趣性。文本的童趣性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的词语或句子体现出来。教师教学前必须对这些词语或句子有充分的认识,准确把握这些词语或句子的教学价值。教学过程必须激活儿童学习的趣味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儿童是否真正处于和文本主人公的对话之中,是否真正抓住关键的词句品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本主人公同欢乐,共悲戚。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语言激活,让儿童不断处于有收获的兴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