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教学中小组互助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情节的探索欲望。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童话故事的这种鲜明的形象、简洁平实的语言和拟人化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客观世界的虚构有着强烈的新鲜感,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对童话故事有着特别的喜爱。传统童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大于学生的“学”,在课堂上学生是在老师精心设计设计的模式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就大大束缚了学生对于新知的探索欲望。而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则是把四十分钟的课堂还给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在这样的小组中,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经验、疑问的传递、交流、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并融其他同学的知识、经验、疑问为自己所得,使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我要学”的学习动力,进而对于故事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我在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三个小伙伴》时,我先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观察课文第二张插图,然后与生活中人们种树的图片进行对比讨论,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手上没工具是怎样把小时栽好的?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更加强烈了,也使他们提起了学习的欲望,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