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学习笔记1 王彩霞
理论学习笔记1 王彩霞
发布时间:2015-01-2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彩霞

 

谈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策略  


推荐理由:  

 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它关系着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是否能够拥有高效率的预习能力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然而,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课前预习的效果却不容乐观。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预习中不仅要动口、动脑,还要动手。他们要通过默读或朗读来了解课文内容,要自己动脑筋完成预习提示或教师所提出的具体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培养。由此可见,课前预习非常重要。那么,高年级学生如何自己预习课文呢?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揭示预习的重要性
  小学生也和大人一样,当真正了解一件事情的重要性,体验到这件事情的意义时,他做这件事就会变得更认真、更自觉。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机会,不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真切地体验到预习的重要意义,产生下一篇课文我也要认真预习的积极心理。
  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激发预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则是产生兴趣的重要的心理内因。对于新的知识,新的课文,小学生天生就具有好奇心。作为教师就要保护这种好奇心,在新课教学之前,要先研读课文,布置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学生喜欢的预习作业,从而引导学生对即将要预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预习新知的兴趣。比如学生学习第七册《九寨沟》一课时,我没有按照以往那样布置预习内容,而是提前在网上找到了关于介绍九寨沟的宣传片,利用空余时间和学生一起静心欣赏,当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九寨沟美景的过程中,我还利用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行适当描述,从而促使学生认真地去预习课文内容,去了解那儿的美景,了解体态粗壮的金丝猴,善于奔跑的羚羊……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时,迸发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就特别强大,为学好新课铺好了坚实的基础。
  三、对课文的预习
  1、诵读预习法。首先,把新课轻声地朗读几遍,了解一下课文所写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接着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试着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然后在初步弄清文章结构的基础上,思考一下文中的重点字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字词句来表达中心思想;最后再综合起来,想想整篇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写作特点。
  2、问题带动法。 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去看参考书,查找答案。教师布置的问题尽量简单一些,能让大部分的学生解决。在上《金色的鱼钩》时,我布置了几个问题。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老班长为什么要我不把他吃鱼刺的事告诉他们?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能大致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内容也预习得差不多了。
  3、评注法。这是对学生深一层次的要求,在熟悉了内容的基础上,发表对某个段落、或者某一句话的自己的看法。这个要求不能太多,学生对课文有一点自由评论就行了,当然多多益善。这就要求学生善于思考,把自己的观点总结,这是学生思维闪光的地方。在《金色的鱼钩》一文中,有学生在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旁写到:为老班长的精神感动,对老班长感激又担心。可以看出,学生在认真预习的基础上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4.复述法。能简略完整地复述课文的内容,这是对小学高年级的要求。不但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很大的好处,同时锻炼学生的胆量。在复述时学生出现困难,教师可及时提醒让他完成复述,及时鼓励给予他信心。
  以上的这些,教师在上课前检查时可以机智地择条进行检查,并不是要每一条都检查,那样的话就会显得过于繁琐,会在课前检查环节花费太多的时间。
  四、 对作者的预习
  作者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年代,其时代背景会在他的文章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了解了作者,会方便于了解他作品传达的信息,所蕴含的情感,体验作者的审美情趣。
  五、 对现实生活的预习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范围,要求学生对生活有一定的观测能力话收集能力。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各种事,看你是否注意去观察并思考了。学生能主动去收集这样的资料,便于课堂上的讨论交流,更深层次地了解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
  六、懂得使用工具书
  预习课文时,往往会遇到没有学过的生字、新词,或以前学过现已回生的字词。要了解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或用法,就要运用字典、词典这些无声的老师。现在小学生最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学生预习课文时通过自己查阅工具书,就能扫除语言文字的障碍,较牢固地掌握这些字词的读音、意思和用法。
  七、要勤动笔
  预习课文不只是读读、想想,同样要注意多动笔。预习时,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例如,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
  总之,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日渐深入的今天,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养成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才能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