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发掘童话的弦外音
“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今天,我们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教学中可以根椐低年级儿童爱想象的特点,不禁锢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续编或改编故事,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儿童在阅读童话故事时,有的对文本的主人公打抱不平,也有的对其行为有疑议,还有的对故事的发展所“期待”,所以学生往往会有这种改变结局或续编的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因文本而异抓住这种教学机会,让学生改编故事的结尾或续写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通过这样的活动还可引导学生体会童话的情节美,也有助于学生丰富词汇、积累语言,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小松树和大松树》一文中结尾是这样的:小松树听了,惭愧地底下了头。这是一个非常发人深省的结局,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何不让学生深省一下,想象一下,小松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大胆的想象编排,从更高角度去领悟故事所要带给学生的启示。很多童话的结尾是言尽而意不尽的,让学生编写故事结尾既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培养了写话能力。
以上就是我对低年级童话教学模式的一些初探。
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要答案,而是要发展。正如皮亚杰所说:“智能训练的目的是形成智能,而不是储存记忆;是培养出智能的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之才”因此,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童话教学亦是如此,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就是,“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以下的情况,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是啊,孩子们简直是极富浪漫主义的童话作家,在他们眼中的各种事物都是童话故事中的主角。教师就更应该利用这一点,从童话出发,打开他们梦幻般的精神世界,从经典童话中获取营养,从而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而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