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课题组织(2013年9月调… 01-11
课题组织(13年3月调整… 03-03
课题网站架构 03-06
课 题 组 织 03-0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 03-05
  最新文章
评价表(张志清) 12-16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案… 12-16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12-16
《狼和小羊》教学设计稿… 12-16
《莫高窟》教学设计(张… 12-16
《第3课 版面设计》教… 12-16
表情丰富的脸 (教学设… 12-16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充分发挥学科教学过程性价值的策略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学习(钱春霞)
理论学习(钱春霞)
发布时间:2015-12-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钱春霞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实践研究

推荐理由:课堂教学评价是理念的结晶。“丰富的语言”是评价的首席,“灵活的方式”是评价的亮点,“多样的内容”是评价的重点,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创造,以促进学生智慧的产生、思维的飞跃、激情的涌动。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教育学研究表明:教学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同等重要的过程,评价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一个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它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就课堂上的教学评价,我作了以下一些探索。
一、丰富评价语言,营造学习氛围
1、激励——激发求知兴趣
激励性言语评价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评价方式,目的是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鼓起学生的力量和勇气,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因而课堂评价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及时、具体,而且要具有激励性。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小镇的早晨》一课时,一位平时很少发言的学生举了手,并能声音响亮的读了一段话,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很勇敢,能大胆的站起来读书,我们希望能经常听到你响亮的读书声。”我又叫了一位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读了这一段话。我给他的评价是:“你的声音真好听,可以当播音员了,希望你继续努力。”课堂上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不但回答问题的学生直接得到鼓励,而且其他学生也会跃跃欲试,这样的评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自己学习的状况,知道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也感受到了老师关怀后的温暖。
2、幽默——调节课堂气氛
幽默式的言语评价,指教师运用风趣的语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的评价。例如一位特级教师再执教。《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文中写到杂草被大夫用除草剂喷洒过后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有一个学生朗读这句话时,声音非常响亮。老师笑了笑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来,我再给你喷洒一点。”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该同学会心地耷拉脑袋有气无力地又读了一遍,这次读出了效果。
这样的幽默评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又调节了课堂气氛,启迪了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到了发展。
3、引导——增强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因其丰富的人文性、综合性,而显得多姿多彩、博大精深。很多语文教师都在尝试使用引导性的评价,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评价,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文本,感悟文本的精神,置身文本的多种情境,积极寻求评价内容与知识点的融合,把评价有机地渗透于学习内容之中,使它们浑然一体,使至少了理性与机械,多了感性与灵动,少了一些程序,多了一些情趣。以下是我在教学苏教版第九册《鼎湖山听泉》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时的一个片段:
     师: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这句话,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象泉水的各种声音。
     1:(读得很平淡)
     师:读的很流利,但老师想象不出那各种各样的泉水声。
     2:(读得好一些了)
     师:老师听到了轻柔的小提琴声,还听到了清脆的琵琶声。
     3:(又读出了厚重回响与雄浑磅礴的语气)
 师:老师不仅听到了轻柔的小提琴声,清脆的琵琶声,还听到了厚重回响的大提琴声与雄浑磅礴的铜管齐鸣声,太美了!
学生读完一段话后,如果我们只是例行公事的评价:读得很好;读得不错;读得很有感情等等,无所谓好坏,就欠缺一种情趣和活动,一种灵动和情感,一种想象和意境。我在处理这句话的朗读评价时,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富有情趣的评价语中,欢声笑语,思维得到了锻炼,语感得到了培养,情感得到了熏陶。
 4明理——提高认识水平
明理式的教学评价,指的是对学生讲明道理的一种语言评价。这样的评价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具有很强的效应。
    例如我在教学第九册《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时,当讲到最后一个自然段:“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一句话时,我有意识地请了一位平时学习不够认真的学生读了这句话。一开始,他读得结结巴巴的,我及时指导了他,这样连续读了好几次,直到读得较好时,我又给予了评价:“这次你读得真好,只要你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一定能做好,懂了吗?”这位学生心领神会地点了点头。这样的评价,亲切、自然,再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又讲明了道理,这也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需要。
 二、活用评价方式,注重价值体现
1、教师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调动兴趣,增强效果。
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黄山奇松》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很有感情地朗读了描写黄山松的一段文字)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1:听了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奇。
2:听了老师的朗读,我感受到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
师:请同学们也像老师这样读一读,体会一下。
这样的师生互动性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能动的、活泼的动力状态,从而引起需求不断向更高目标迈进。
2、学生与学生的评价相结合,突出主体,领悟情感。
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改变以往只有教师评价的倾向也确立了学生也是课程评价主体的地位。例如我在指导学生朗读《天鹅的故事》第五自然段时,我就采用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方式:
1:(较流畅地读了这一段话)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2:他读得比较流利,但我没能感受到天鹅勇敢的精神。
3:(再指名学生朗读,这一次读得更好了)
师:听完后有什么感受?
4:听了他的朗读,我感受到了老天鹅勇敢破冰的精神,确实让人感动。
……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以从语音、语调和感情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还应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本的把握。”学生与学生通过相互评价,进一步促进学生领悟文章的思想及表达方法的真谛,最后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情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3、自我与他人的评价相结合,保持热情,明确方向。
学生对自身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能促进其自我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热情的保持,这样能帮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自我。比如当一名学生的朗读比以前有进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今天为什么读得这么好呢?”学生自我评价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学们,你们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学生会从优点和不足两面进行评析,这样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通过教师和同学的激励使其树立了自信,也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再如一堂课结束了,也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的契机,教师可问:“这节课你们学得怎么样?你们认为本节课中谁的表现最出色?”学生马上就会展开自我评价和对他人的评价,既有对知识和能力的评价,也有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使三维目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三、拓宽评价内容,培养综合素养
1、联系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评价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教师从语文学科实际、学生实际出发,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教学。教师要恰当的指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灵活地应用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
如我在教学《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课时,事先布置学生搜集了关于南京市江宁区水源情况的资料,许多学生搜集到了不少资料,上课交流时学生感慨万千,记得有一位学生是这样汇报的:“我搜集到的资料显示,我们江宁区水源情况并不理想,水污染特别严重(出示部分图片),导致人均淡水量大大减少,我深深的体会到我们每个江宁人都应该去保护仅有的淡水资源。”我及时给予了评价:“你找的资料很丰富,汇报得也很精彩,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他那样去搜集相关的资料,更多的去了解我们江宁区水源情况。”这样的评价,能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点滴含生活的真谛。
2、分析心理,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多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再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会让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恰当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适应课堂环境,提高学习能力,不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
如我曾指导学生背诵《小镇的早晨》第一自然段时,有一个学生平时很少发言,举起了手,我喊她起来背时,她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地背了几句说:“老师,我很紧张。”我及时鼓励她说:“没关系,你能站起来背已经很勇敢了,老师相信你会被的很好。”她很高兴地坐了下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培养。
3、抓住亮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应抓住这些闪光点,用激励性的语言作出恰当的评价,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使他们不断奋进。
例如,我曾经教过一篇课文《彭得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我在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谈体会时,有一位学生是这样说的:“我体会到大黑骡子有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他为了能让战士们走出草地,牺牲了自己给战士们吃了。”我是这样评价的:“你的体验非常独特。”再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小鹰学飞》这篇课文时,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老师巡视后评价说:“我发现有的小朋友可会读书啦,边读还边飞了起来。”这句话使其他学生纷纷仿效边读边做飞翔的动作,有声有色,学生十分投入,效果很出色。.
《新课程标准》提出:“在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从这两个片段中可以看出,学生的体验是富有个性化的,个性是创造力的源泉,个性化的学习氛围将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每个教师都应该积极地、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用一双热情、冷静和智慧的眼睛去发现、珍视每一棵富有个性的幼苗,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性地表达见解、表现自我、展示才华。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评价是理念的结晶。“丰富的语言”是评价的首席,“灵活的方式”是评价的亮点,“多样的内容”是评价的重点,形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评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不断完善、不断创造,以促进学生智慧的产生、思维的飞跃、激情的涌动。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