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纪律的过程性管理
推荐理由:现在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课纪律普遍不是很好,很多学生在语数课上规规矩矩,教室里安安静静,但是一到了其他课,特别是美术课,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守规矩,不听指挥,吵吵闹闹,此时就是教师好言相劝,也无济于事,有些教师只得大动干戈,推门敲桌,学生才勉强静得下来。这样浪费了时间不说,此时教师已是怒气冲天,身心疲惫,哪还有心情去上课呢?因此基于美术课的现状,教师调控课堂纪律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学生美术课违纪的种种原因,我通过不断学习、探索与实践,找到了一些调控课堂纪律的办法与策略,
一、正面引导是前提
对学生的违纪行为,一定要坚持正面引导,循循善诱,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造成学生的对立抵触情绪。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违纪的根源,使他们认识到违纪的危害性,鼓励他们向身边的好榜样学习,并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体会到学好美术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去遵守课堂纪律。
二、立规建制是基础
为了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课堂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知道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准怎么做,做好了有什么奖励,做不好会受到什么处罚。如我就根据美术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了美术课堂“五要”、“五不准”。“五要”即上课之前,要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讲课时,要专心听讲;同学答问时,要善于倾听;合作学习时,要积极参与;游戏活动时,要听从指挥。“五不准”即不准缺用具,不准讲白话,不准插嘴,不准提前作业,不准做与上课无关的事。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对于规范学生上课的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指引作用。
三、奖惩评比是手段
有了制度,教师还要想办法督促学生去自觉遵守。实践证明,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小组竞赛和组内互评的形式对于学生的守纪行为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如我每节课都在课堂上开展了争夺守纪“红旗”小组的比赛,我根据各个小组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定时地给予表现好的组加分,给予有违纪行为的组扣分,每一次加1分或减1分,到下课时看哪个小组加分最多,加分最多的小组将被评为本节课的“红旗”小组。通过这种形式,我发现所教各班的课堂纪律比原来好了许多,既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又起到了组内同学间相互督促、相互约束的目的。
四、激发兴趣是关键
要想真正让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教师就必须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上美术课。试想一下,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觉得上你的课很有意思,对美术学习很感兴趣,天天期待着上美术课,他怎么会去违反纪律呢?所以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对美术课的感受,始终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如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经常采用创设情境,开展游戏、表演、竞赛活动等形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自觉主动遵守课堂纪律。
五、培养习惯是根本
习惯成自然,学生只有养成了自觉守纪的好习惯,教师的调控才能达到“无需管”的境界。所以,教师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生习惯,包括准备用具的习惯,不讲小白话的习惯,举手答问的习惯,不插嘴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等等。当然,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节两节课就能养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常抓不懈。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并争取得到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配合,齐抓共管,共同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守纪的良好习惯。
总之,只要我们美术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对于学生出现的违纪行为冷静应对,查找原因,多从关爱学生出发,根据新课改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一定能使美术课营造出“轻松、活泼、快乐、有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