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更多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学期总结(潘春霞) 12-01
2016年下学期研究计划 11-30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2016年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02-25
理论学习 更多
十月份理论学习 12-16
研究计划(刘伟莉) 12-15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06
童话理论学习2(陈惠芬) 12-01
中年级童话理论学习1(陈惠… 12-01
理论学习(潘春霞) 12-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研究成果>>2015年下半年学习研究总结
2015年下半年学习研究总结
发布时间:2016-01-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在本学期的研究活动中,我们课题组的成员能按照学期初的安排上好研究课,完成各项研究任务,我本人在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两篇文章,更加意识到要凸显学段特点,提高童话教学实效性 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儿童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或介绍科学常识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不管低、中年级还是高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童话,怎样才能教好童话呢?我认为要凸显学段的特点,因年级而异。 一、低段:重词句内容,激发学习童话兴趣 低段的孩子刚刚步入小学的校门,心理和智力还与幼儿园的孩子相差不大,所以,在教材安排上,一二年级的课文也多以童话为主,尤其是短小、浅白、与生活相关的或者孩子感兴趣的的以动物为主角的童话,如《谁的本领大》、《乌鸦喝水》《蜗牛的奖杯》..........因为童话更具有趣味性,又通俗易懂,符合一二年级孩子的心理特征。 因此,在教学低段童话的时候也要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特征。老师在上课时要尽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采用表演、配音等活泼有趣的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童话到底讲了什么即可。在学习童话的过程中要着重体会到童话的快乐,慢慢喜欢童话,爱上童话,愿意自己去阅读童话。 例如:某一老师在教学童话《乌鸦喝水》时,紧紧抓住乌鸦找水喝、喝不着、喝着水了的内容主线出发,通过扮演乌鸦,反复朗读等形式,了解乌鸦和说的过程,了解童话的内容。对于乌鸦的聪明以及感悟则是点到为止。同时,活泼的课堂环境,新颖的教学手段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又如低年级的童话课文中有一些词语的练习,如“青青的假山、绿绿的草坪、弯弯的小路”这些叠词的运用,具有节奏美。“游来游去、飞来飞去、跑来跑去”等词是反词义的对立统一运用。“懒洋洋地晒太阳、慢吞吞地说”是ABB式修饰情态的词语。这些词语让学生反复地朗读之外,引导学生进行练习说话,进行迁移训练,是对学生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二、中段:重思想内涵,学习童话特点表达 中段的孩子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也有了段和篇章结构的概念,对于文本的感悟,有了他们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这一学段,童话的篇幅大大减少,有的也往往都是篇幅较长,语言多长句,故事简单却可以细细品读,蕴含一定道理和知识在其中的,如《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 因此,在教学这一学段的童话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阅读童话,感知童话所讲述的故事,教师通过一个个问题的引导,引领孩子学习童话拟人化等的表达特点,品读文本背后的深意,引发孩子思考感悟,是每个孩子在阅读通话后又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 例如:某老师在教学《巨人的花园》的时候,仅仅用了一个抓住了很多描写性的词语的环节,先是学习巨人的冷酷、斥责,花园的凄惨,接着学习了花园的美丽和巨人的变化,以此来梳理文章的内容。而后,引导孩子细细的品读课文,分析巨人的形象,抓住巨人斥责孩子的三次话,揣摩巨人不一样的心理和情感。然后把握花园变化,让孩子自己想想小孩子对巨人说的话,然后品悟处快乐是要分享的道理。整个过程有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问题组成,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 如有的童话类似的情节反复多次,相同的词语多次出现。可以让孩子们发挥想象自由地说一说,当然结构不变。我们常说,孩子们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只要我们给予表现的机会,他们一定能还我们一个精彩。孩子们的创编一定会让人惊讶不已 三、高段:重方法迁移,从课内走向课外。 高段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分析文本的能力,同时,概括、感悟、寻找信息的能力也有所加强。孩子学习语文也不需要考有趣的情节故事来维系其热情。故在高段课本中,写人科普抒情的写实性的文章多了,童话则渐渐销声匿迹,只留下《卖火柴的小女孩》。 但是,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多数老师都不过多的强调情节内容——这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而且高段的孩子自己能读懂;也不过多强调情感体会——这样的思想感悟不是大纲所倡导的。多数的老师或是选择写法的教学,分析火柴划亮的场景的优美文字并进行练笔,或是进行阅读拓展,通过小女孩的遭遇和幻想,学习对比的习作手法,进行批注学习的训练。整个教学过程,将内容和情感的学习只用一个写的环节带过,重点讲解了阅读的好方法,既符合了高段孩子的阅读能力,又是语文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更是方法教学,拓展阅读师范的好范例。 同时童话作为一种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仅仅在课堂中进行童话的教学是不够的,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对课外阅读(或观看)过的童话作品进行初步的赏析与品评,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去阅读(或观看)一些优秀童话作品。课程资源绝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它应更广泛地包括可以用来教育学生的各种课外因素。而且这些因素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起着比我们的预想要大得多的作用。因此,我们还要善于了解并利用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影视、网络所接触到的大量童话作品,通过阅读、讨论、讲故事等指导,使学生感受到丰富多彩的生活美,进而逐步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小学语文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使学生能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并得以健康、全面地成长。 如梅子涵先生所说:我们是为童年做事的人。童话,作为一种在儿童的生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它作为文学本身的特点,又要注意到它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带着高尚的儿童情趣,怀着高位的儿童素养,打着高调的语文意识,引领孩子们走进如果子冰酪般纯净又甘甜,丰富又美好的童话教学中,编织童年最真最美的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