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研究小结(王萍)
在“个性化”这个词日益被人们所关注的今天,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的角度来诊释“个性化”的内涵。但一般来讲,都是从教学的角度来解释的:“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以个性化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并促进个体人格健康发展的教学活动。”③学生面对同一篇作品,不同的心理基础和生活经验会导致其解读方式的不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不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请看一则《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④: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
生1:我喜欢小白兔,因为他自己种菜,有吃不完的菜。
生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生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大多数学生都放下手,表示赞同,有几个还在举手,于是老师又叫了几个学生回答
生4:我喜欢小灰兔,老山羊来送白菜,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生5:我喜欢小灰兔,小灰兔有礼貌,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
生6:我也喜欢小灰兔,小灰兔知道自己错了,就开始自己种菜了,他知错能改,应该表扬。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有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
生(齐):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前面三个学生都说喜欢小白兔,理由相当充分,符合编者的意图。但这位教师又叫了三个同学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都是喜欢小灰兔的,理由也充分。最后教师因势利导:“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有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学生齐说:“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和感受,还启发了学生认识到: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要全面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