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和蝈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湟里中心小学 潘春霞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米字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满头大汗、自由自在”。
3、能看着板书用完整的话简单说说课文内容。
4、能把生字“粮、冷”写端正、美观。
一、 猜猜谜语,激趣导入
1、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2、出示蚂蚁图片,并且学生和老师一起板书:蚂蚁。(边写提示注意点)
3、出示蝈蝈图片,读准“蝈蝈”,注意轻声。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0课《蚂蚁和蝈蝈》,板书:和。
5、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1)边读边圈出生字,并想好办法记住它。(2)字字读准,句句读通,长句子要注意停顿。(3)边读边思考:故事里讲了哪两个季节?
2、老师对学生的实际朗读情况进行小结。
三、 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
(一)点出故事的时间,学习“冬”
1、故事里讲了哪两个季节?出示句式:故事里讲了()和()两个季节。
2、学生回答,相机学习“冬”
(1)出示 “冬”,你想到好办法记住它了吗?
(2)出示古文字“冬”,讲解“冬”字来历。
(3)老师板书:冬,学生跟老师书空。
边写边过渡:故事就是从夏天开始的。
(二)第一小节:蚂蚁的勤劳,学习“粮”
1、齐读句子:夏天真热。
2、引说:在这炎热的夏天,(出示句子)一群蚂蚁——在搬粮食。
(1)开火车读句子,注意翘舌音和轻声。
(2)学习“粮”:
(1)粮是生字,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2)认识新的偏旁:米字旁。齐读。
(4)为什么要用“米字旁”?(5)平常见到的粮食有哪些呀?(出示图片)
(3)米做偏旁,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还有什么要提醒的?指导书写“粮”,左右等宽;学生书写,点评。
3、出示图片,小蚂蚁怎么搬的呢?
4、学生看图说话。
5、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
(1)字形分析,出示古文字。
(3)理解:你有过满头大汗的时候吗?相机补充:“汗如雨下、汗流满面、浑身是汗”(4)小朋友玩得——满头大汗(学生读);农民伯伯干得——满头大汗(学生读);小蚂蚁搬粮食——满头大汗(学生读)。
6、完整朗读第一小节。(1)指名读,学生点评;(2)女生读,男生听。
7、小结:夏天,蚂蚁顶着太阳搬粮食,个个满头大汗。
(三)第二小节:蝈蝈的懒惰,学习“由”
1、正当蚂蚁满头大汗地搬着粮食,一群蝈蝈他们又在干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大树下看看蝈蝈吧。
2、学生看图说话,相机出示词语:乘凉,唱歌,睡觉
3、引说: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个个自由自在。
4、出示词语“自由自在”,齐读,谁来说说它的意思?
5、学习“由”:(1)做小小魔术师:你可以用哪些字变成“由”。(2)由和田作比较;老师板书“由”,学生跟着书空。
6、朗读句子: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
(1)同桌互读;(2)展示朗读,点评,相机划出停顿;(3)根据停顿再次朗读。
7、点出第一句,完整朗读第二小节。男生读,女生听。
8、小结:夏天,蝈蝈在大树下乘凉,个个自由自在。
(四)第三小节:自主学习长句朗读和“洞”“冷”
1、转眼寒冷的冬天到了,引说西北风呼呼地刮起来,(1)学北风吹;(2)指名读,(3)出示“乎”为什么不用这个“乎”,要用“口字旁”的“呼”?相机点出“刮”;齐读句子。
2、冬天到了,蚂蚁和蝈蝈生活得怎么样呢?
出示句子: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
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1)小老师带领大家读长句子,其他小朋友听,画出停顿;像小老师那样读
(2)小结学习生字的方法,小老师带领大家学生字“洞、冷”:字音、字形、组词。
老师相机指导小老师补充:(1)冷的反义词是什么?(2)这个字在写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当心的吗?相机作字形分析,做“冷”的动作,相机引出“冷得发抖”。(2)指导书写,学生写,点评。
四、看着板书,说说故事
1、逐一出现词串,形成板书,开火车读
2、你能用上黑板上的词语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吗?
(夏天,蚂蚁……蝈蝈……冬天,蚂蚁……蝈蝈……)
(夏天,蚂蚁……冬天,蚂蚁……夏天,蝈蝈……冬天,蝈蝈……)
3、学生自己练习。4、交流,点评。 5、老师小结。
板书设计: 蚂蚁和 蝈蝈
夏天 搬粮食 乘凉
满头大汗 自由自在
冬天 幸福过冬 又冷又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