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中我们对童话教学的有益探索
(一)“听故事” 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所教的对象是一群活泼可爱,天真无瑕的孩子,他们爱唱、爱跳、爱动、爱表现。他们喜欢富有神奇色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总喜欢在故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希望自己也能拥有童话故事中白马王子的英勇,白雪公主般的美丽,魔镜的魔力,圣诞老人的智慧和法力。要牢牢地吸引着少年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在教学童话课文过程中,我们要把激发学生对童话的兴趣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
我在讲授《巨人的花园》前先录制好《聪明的小裁缝》课件给学生讲这个故事。有精彩图片与课前的充分准备,孩子都听得津津有味的。故事的结局是凶狠的巨人自食恶果。这时我发问:孩子们,如果当初巨人知错了,他以后的日子会如何呢?今天老师也跟大家一起读一读另一个巨人的故事,于是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课题,同时勾起孩子气的好奇和兴趣,课堂就在孩子们浓郁的兴趣中展开了。
(二)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领悟童话中的语言美。
首先,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范读童话,充分展现童话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其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以真情牵引情感,以情感激发想象。
其次,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读,读那些语言优美、情感丰富的段落。可以充满童趣地读,可以分角色读,可以表情读,通过各种读,让孩子们读出狐狸的狡猾、大灰狼的凶狠、小白兔的活泼、老牛的善良等。通过这样足够量的言语实践,更好地帮助学生品味并实践童话语言的情感美与形式美,使他们“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通过“讲”童话,让学生积累语言
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练习讲童话。比如:可以先从复述入手,指导他们先学会合理的展开故事情节,进而融入情感,加入表情色彩。
在此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情节去续讲童话,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独立编(讲)童话。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童话文学的情节美、表达美,有助于他们丰富词汇,锻炼表达能力,发展想象,培养创新思维。
(四)通过“编演”课本剧,让学生感受童话中的形象及其蕴含的道理。
“演童话”是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为学生提供无限广阔的思维、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演”会促使学生更主动地去理解文章,把握形象,充分感受到童话文学的形象美,同时又在特有的情境之中进行了生动的言语训练。揣测表演技巧以及理解角色心理的过程不仅能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还能使他们产生丰富的美感体验,并学会欣赏自己,感受成功。
(五)用“写童话”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一个语言实践的机会。
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话,不仅可以让他们自由地抒发心声、寄与自己的理想与向往,而且能帮助他们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让他们在美的追求中,促进道德的内化。
总之,美丽的童话通过美妙、神奇、幻想的虚构故事,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它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要重视童话的教学研究,让童话这一枝奇葩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缩放美丽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