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概况 更多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学期总结(潘春霞) 12-01
2016年下学期研究计划 11-30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1-29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02-26
2016年第一学期研究计划 02-25
理论学习 更多
十月份理论学习 12-16
研究计划(刘伟莉) 12-15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 12-12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 12-06
童话理论学习2(陈惠芬) 12-01
中年级童话理论学习1(陈惠… 12-01
理论学习(潘春霞) 12-01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优化童话教学方式方法的研究>>理论学习>>六月理论学习笔记2
六月理论学习笔记2
发布时间:2016-06-2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青月
三、各年段的教学要求: 1、一年级: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在趣味横生的语言环境里巩固识字,促进识字与读文的统一; 2、二年级:能读懂童话寓言类的精彩故事内容,并从中汲取故事中的道理。通过读童话寓言故事,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释放孩子的童心,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3、三年级:在童话的学习上注重感悟语言的特点,对话的表现形式及提示语的作用,进一步区分寓言和童话的特点。 4、四年级:进一步系统学习童话的特点,走进童话,编、演童话,逐步建立对童话的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童话寓言的情感。 四、教材特点: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样式,具有一些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质。就童话作品来说,通常是“在童话的幻想世界中,人获得了一种想象中的胜利感,一种从人的各种局限中超越出来的解放感、自由感,这种超越感、胜利感、解放感、自由感自然带给人一种审美的愉悦”。因此,童话作品真正吸引读者的是其特有的“新异性”、“神秘性”、“超越性”、“假定性”、“幻想精神”、“人性光辉”以及“游戏精神”等等。小学教材中的童话文本大多是以夸张,比拟作为主要手法,有许多的超乎我们生活的人物,具象,给读者带来新异,超越,富有充分的想象的空间,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童心未泯,表现出“真、善、美”的人性光辉。 纵观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编写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其中遵循的是由简单向复杂过渡,从科普类童话为主向哲理性童话为主转变,从浅显易懂向深刻转变。在低年段的童话文本中,重在传递科学知识,培养阅读兴趣,而高年级则重在品味语言背后的意思,体会人物的情感,感受“真、善、美”。所以说,童话这一类教材的特点除了其本身的趣味性强,可读性强,故事性强以外,还具备由浅到深螺旋上升的编写特点。 五、细读方法: 细读的基本方法大家都非常清楚,从三个角度切入文本开展细读,首先是读者的角度,其次是教师的角度,第三是学生的角度。作为读者的角度来说,读童话是非常简单的,进入文本,感受人物的个性,知道讲了什么故事,了解文本的精彩情节。作为教师和学生的两个角度,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角色朗读法。 童话寓言故事一般都具有情节完整曲折,形象生动鲜明的特点,故事中的人和事都特别的生动有趣,学生喜闻乐见,特别想知道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命运,尤其能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抓住这一特点,老师在细读童话寓言类的文本时,首先自己就得读好文本,进入故事的角色,读得有滋有味,读得入情入境,读出各个主人公的语气和心态,全身心地投入朗读,进入主人公的角色状态。只有老师读好了,才能进入文本,才能调起学生学习故事的口味,才能使学生听得津津乐道,学得津津有味,满足学生追问“后来呢?后来呢?”的好奇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2.想象对话法。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 而且是最丰富、最自由的幻想, 因而童话是激发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文学样式。童话作品能把小读者带入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向往、去思考、去奋斗。生动的形象,精辟的比喻,自由飞翔的幻想,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本来比较艰深的思想道理,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对于童话而言,是培植学生想象力最好的素材。因而,对于细读这类文本,老师最好的方法也是想象对话法,即边读边想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文本中的情境,与文本中的主人公对话。比如在细读《从现在开始》,想象“动物叫苦连天”的场景,想象“狗熊练跳的本领”的无奈与痛苦,体会猫头鹰和袋鼠行为的荒诞性。细读童话,就得发挥想象力,这样才能读活文本,细读寓言亦是如此。比如细读《坐井观天》,如果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发挥想象力说一说。你看,这些都离不开我们的想象力。所以细读童话寓言类文本,最好的方法就是想象对话法。 3、原作和文本比照细读。在我们的教材里有许多的文本是名篇的节选,比如说《丑小鸭》,我们教师在细读的时候,不能单纯的着力节选的文本,还必须阅读原著的文本,比较语言表达的异同,进一步升华文本的主题,让自己的细读更有底气。同时也就能清晰地认识到学生体会文本价值的点和度。 4、语言品析法。童话是学习语言的典范,所以说老师在细读是抓住文本关键的语言,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形式特别的,揭示文本内涵的,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三个层面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弄清孩子需要习得哪些言语能力,哪些是需要掌握的,哪些是需要积累的,在这语言品析的过程里发展言语能力。 5、补白拓展法。我们的许多文章都给读者留下了许多的缝隙,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细读文本时,有效地运用补白拓展法,丰富文本的内容,丰满人物形象,提升文章主旨。 一是比照补白。比照,就是对比及照应,它对文章主题、人物形象起到强调、烘托的作用。《巨人的花园》一文前后存在很多的比照,修围墙与拆围墙前后的情景对比,态度对比,想像具体的情节和内心活动,丰富文本。 二是想象补白。童话类文本的本身就充满了想象的空间,述说故事的语言更是充满灵性和想象的空间。我在细读《小木偶的故事》一文最后一段时,自然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拥有了全部表情的小木偶又有什么精彩的故事发生呢?进而对文本展开想像续编。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