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情境 课堂的源泉
——《蜗牛的奖杯》教学案例
湟里中心小学 陈惠芬
片段一:
师:是呀,蜗牛怎么会大变样呢?这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飞行比赛说起。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蜗牛来到比赛现场,观看这一场飞行比赛吧!(出示飞行比赛图)
师:森林里可热闹了,看,谁来参加比赛啦?(贴出蜗牛、蜜蜂、蜻蜓、蝴蝶图片)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
师: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看来这只蜗牛飞得——(生:很快)。你又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请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后回答:“遥遥领先”、“甩”、“所有”。
师:什么是“遥遥领先”?
生1:蜗牛飞得快,飞在第一个。
生2:蜗牛飞在最前面,而且飞得很远了。
师:请你用贴图来展示当时的飞行场面,你觉得谁应该飞到哪里去?
生贴图,相机评价:
(蜗牛图) (蜻蜓图)(蜜蜂图)(蝴蝶图)
师:这下我明白了蜗牛为什么会得了奖杯,是因为它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那它的对手就只有这几个吗?还可能回有谁来参加比赛?
师:是呀,蜗牛怎么会大变样呢?这还得从很久很久以前的一次飞行比赛说起。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蜗牛来到比赛现场,观看这一场飞行比赛吧!(出示飞行比赛图)
师:森林里可热闹了,看,谁来参加比赛啦?(贴出蜗牛、蜜蜂、蜻蜓、蝴蝶图片)结果怎样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并回答)
师: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看来这只蜗牛飞得——(生:很快)。你又是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请自由读读第二自然段。
生读后回答:“遥遥领先”、“甩”、“所有”。
师:什么是“遥遥领先”?
生1:蜗牛飞得快,飞在第一个。
生2:蜗牛飞在最前面,而且飞得很远了。
师:请你用贴图来展示当时的飞行场面,你觉得谁应该飞到哪里去?
生贴图,相机评价:
(蜗牛图) (蜻蜓图)(蜜蜂图)(蝴蝶图)
师:这下我明白了蜗牛为什么会得了奖杯,是因为它甩下了所有的对手,遥遥领先。那它的对手就只有这几个吗?还可能回有谁来参加比赛?
生:知了、苍蝇、蚊子……
师:难怪课文里用的是——……(省略号),所以我们在读到这儿的时候要注意稍微停顿一下。
片段二:
蜗牛捧走了冠军奖杯后。
师:蜗牛为什么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生:因为它怕别人不知道它是飞行冠军。
师:真是一只骄傲的蜗牛。现在谁来当这只蜗牛,到你的小伙伴中炫耀一番吧!
(一生饰“蜗牛”,用一个书包充当“奖杯”;两组学生饰“蜻蜓”;另外两组饰“蝴蝶”。)
师:小蜗牛,先到小蝴蝶群中去炫耀吧!
“蜗牛”:小蝴蝶,瞧我背上的奖杯,多神气,我是飞行冠军呀!
“蝴蝶”1:背在身上真好看!
“蝴蝶”2:小蜗牛,你真棒!
师:小蝴蝶们知道了,快去告诉小蜻蜓吧!
“蜗牛”:小蜻蜓,看我的奖杯,金光闪闪的,是我今天在飞行比赛上得的,你们快来瞧!
“蜻蜓”1:小蜗牛,把奖杯背在身上挺神气的,可你还飞得快吗?
“蜗牛”:不怕,反正现在我已经是飞行冠军了!
“蜻蜓”2:小蜗牛,你可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呀!
师饰“蜜蜂”:我是小蜜蜂,你想对我说什么呢?
“蜗牛”:看我身上的奖杯,是我飞行比赛得了第一名才得到的,好看吗?
“蜜蜂”:这只奖杯真好看,背在身上可真神气,能借给我背一下吗?就一会儿?
“蜗牛”:不行。
“蜜蜂”:可是,天已经晚了,你不放下奖杯怎么睡呀?
“蜗牛”:我怕别人晚上会来偷我的奖杯。
师:哦,原来是这样。看了刚才的表演,你觉得这只小蜗牛怎么样?
生1:我觉得这只蜗牛很骄傲。
生2:这是一只得意洋洋的小蜗牛。
生3:我觉得这只蜗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
片段三:
蜗牛与奖杯粘在了一起。
师:蜗牛的一对翅膀退化了,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现在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了。这时小蜗牛的心情又会怎样?
生1:伤心。
生2:难过。
生3:后悔。
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什么?
生1:蜗牛,如果你以前得了奖杯不骄傲,就不会落得现在的下场了。
生2:小蜗牛,希望你以后得了任何奖都不要骄傲,否则你会落后的。
……
师:借此,老师也想送给小蜗牛两句名言:(出示)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学生读后选自己喜欢的一句读给小蜗牛听。
教学反思: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以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的能力。课堂上,如果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授,刻意地揭示寓意,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被动地参与,其结果只能是教者累,学者苦,收获微。那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把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为“源头活水”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一、创设比赛情境,贴图解词。
一、创设比赛情境,贴图解词。
图画普遍受到孩子的欢迎。这是因为图画是形象的,儿童正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图画再现了生活的画面,孩子用不着通过语言去理解,一看就明白。在课堂上,如果适时地运用图画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以上教学片段中,“遥遥领先”一词就字面上讲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飞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贴图再现当时的比赛场面。学生的思维马上被激活了,该怎么贴呢?经过尝试、评价,最后学生把蜗牛远远地贴在了最前面。此刻,课文形象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遥遥领先”一词十分鲜明而形象地展现在了学生的眼前,对其义已不攻自破。
二、创设表演情境,角色感悟。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彩色、声音来思维的。”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而表演则能够促进儿童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愉快地投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去,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在上述案例中,我和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如蜗牛、蜻蜓、蝴蝶、蜜蜂,使自己充分进入情境,介入其中。这样,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生活储备和知识积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功力,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探究,以浅化知识难点,活化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加深了对课文中心的感悟。通过表演,教师和学生共同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三、创设会话情境,体会寓意。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在实践中学习比在规则中学习要来得容易得多,语文教学应该以写字去学写字,从谈话中去学谈话……”因此,在学生接触感悟了本文大量鲜活的语言后,我创设了以上的会话情境:看着再也飞不上天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什么。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表达,同时加深了学生对寓意的独特体验。
实践证明,采用多种手段创设语文情境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想象和思维,促使智力和语文能力的发展。同时,教师创设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学生受到情感的震动,切身的体验,不仅使他们学到了知识,而且受到了熏陶,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