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研究小结
学习语言离开语言环境就像学习游泳离开水一样。没有了环境,语言习得无法得以运用,单纯的语法教学最后只会使学生乏味,甚至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终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测试成绩,严重打击大量的学生。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开发更广阔的语言展示和运用空间,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受到熏陶、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标准》中对基础教育各阶段学生英语应达到的能力要求,也较以往注入了更多的英语文化内涵。因此,英语文化氛围的营造与创设,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决定英语教学成果的取得,决定着能否将英语教学真正落实到语言教学中去,能否真正让学生获得所学英语的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
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主要阵地,学校在创造文化氛围上若肯花时间、花气力,是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的。校园不仅是一间间教室、一个个操场的组合,它更应该是一种环境、一种氛围、一种文化。校园文化是一种需要长期苦心经营的教育方式,它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实效性和延续性,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给学生展示的平台
随着各国各校的横向交流越来越多,英语——这门国际语言应用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英语老师鼓励学生们大胆读、大胆说、大胆唱英语……为此,我们特意将教室前走廊设置成英语诵读区,鼓励孩子们利用清晨、课间等点滴时间练习英语发音、朗读……这些以培养学生流利口语为目的的尝试,为今后进行国际交流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学生们投入的晨读中,我们感悟到了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上进的校园氛围。
二、开辟英语文化长廊
文化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不同的国家其文化内涵大不相同。光有语言,没有对语言的运用环境,即母语国家的了解,是很难透彻了解一种文化的。
为了让学生们多方位了解英语母语国家,增加孩子们学习英语的动力,我们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查资料的方式,指导他们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多种途径了解英语国家的人情风俗、地理风貌、文化历史等相关内容,并挑选有趣味、有价值的内容制作成手抄报张贴出来,便于全校学生共同分享、共同学习。
具体操作中,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各段学生所学知识,给中年级学生布置了介绍英语国家饮食文化、服装特色的板块;高年级学生布置了介绍英语国家地理采风、人物风情的板块。
我们把这些风格各异,版面清新的手抄报张贴在楼道里,吸引了许多学生驻足观看。学生们从中了解到的关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远远超出课堂中老师45分钟的灌输。这些作品的展出促进了学生对英语母语国家文化知识的了解,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更营造出浓浓的英语语言氛围。
此外,充分利用校园每一个角落(包括楼道台阶)张贴了一些英文励志名言,警示标语,让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习、运用语言。这些作品都出自学生之手,更易引起他们自己的关注,同时也教育孩子们要注意细节,在点滴处寻找英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竞赛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力,并产生长效的激励作用。它既是鼓励学生积极奋进、拼博向前的良好形式,也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具体体现。我校英语教研组结合英语学习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开展了书写比赛、单词竞赛、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英语歌曲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比赛活动。为了激励学生,我们把每次比赛的作品张贴在学生作品栏里,起到了良好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今后,我们将站在更广阔的视角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培养,并坚持多角度开展行之有效的研究工作,把我们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打造得更加有活力、有张力、有效力。期待着我们努力营造出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能给学生们带来“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