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要有浓厚的语言环境。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认为:“语言使用者必须掌握语言在真实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原则”。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力求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中自主地进行仿真的语言交际练习。
一、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英语活动,使活动具有广泛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总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来开展教学。在英语活动中也是如此。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在开展的一些活动如“校园英语阵地”、教室“英语角”,普遍都由各班级部分尖子生来完成。这些学生学习能力强、动手快、积极性较高,因此完成质量较好。然而,这样的活动缺乏普遍性。因此我们需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比如主题式英语手抄报设计、鼓励学生结合seasons, Women’s Day, Teacher’s Day等主题,人人参与制作,将优秀作品进行展示,成为班级“英语角”,我们还组织全体学生一起,为班级设计英语标语、名言警句等,将优秀作品展示于校园内。在让学生“齐动手”的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齐动口”:利用学校的多媒体资源,每周四为学生播放英语广播,由学生自己主持,全体同学互动,让同学们在音、图结合中学习英文歌曲,充分感受学习的乐趣,让学生在快乐中感受英语学习的魅力。这些活动逐渐使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由“外动”转化为“内动”,使活动更具竞争性、激励性
学校举行的英语节活动非常丰富。但是留有遗憾。在这些活动的开展中,我们忽略了对一些学生活动的反馈、评价。如果在口语交流的“英语角”活动中评选出“英语小能手”、“校园英语使者”、“英语小歌星”,班级之间的英语黑板报、手抄报、英文歌曲演唱、观看原版电影后感评比,通过各项活动评比、反馈进行总的考核,评选各班优秀英语学生及优秀英语班级。这样的举措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活动参与的积极性,真正促使学生由“外动”转化为“内动”。使学生真正从中受益。
校园环境的建设对于农村小学生学习而言有着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英语、体验英语、习得英语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职责所在,为此,我们仍须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