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经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适应21世纪国民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我国从2001年秋季起,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应用。”受地域环境的影响,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涉世面相对较少,加上部分学生受到不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和不成熟的影响,错误地认为学习英语没什么用,学好学坏都一样.由于农村孩子的父母自身文化低,整天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很多孩子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更无力关注孩子英语学习.孩子对于学习英语无任何压力,更谈不上动力,全凭一时兴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思考我们的小学生,绝大部分能把自己的母语说得很流利,应用起来也能得心应口。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有许多学生学了多年的英语还开不了口。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环境的作用。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沉浸在母语的环境中,生活中听到的和看到的都是汉语,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学习语言的速度自然而然的就
非常快而有效。而学校的英语教学就没有这种天然的环境,学生离开了学校,甚至离开了课堂就失去了说英语用英语的环境,这使得英语教学效率很不高,多年的英语教学造就了一个个哑巴英语者。我们的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更是如此,英语学习的动力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