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研究小结
根据本学期的研究计划,这个月继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通过研究,我主要采用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一)鼓励实践,让学生“想问”
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开展社会调查,了解社会,是产生问题意识的有效途径。在社会调查中,学生可发掘好奇的现象,发现不良的社会问题,发现自己不明白的问题,并往往能从中引发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如开展 《我当小导游》活动,即让学生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到淹城春秋乐园游玩时进行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现了许多问题。如游玩前怎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路线,在游玩时小组人员多少最合适,如果发生意外应该怎么办等等。
(二)授予方法,让学生“会问”。
综合实践活动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目标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问题意识。常言道“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在平常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自由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 分别提出要求和训练, 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并加以引导, 让学生的一次次问题意识逐步由模糊变为明晰,最后能够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出来。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领悟有所发现,逐渐变得敢问、会问、善问,明显提高课堂提问的能力。
(三)适时评价,使学生“敢问”。
要使学生逐步提高提问的质量,善于提出问题。教师还要注意适时总结,引导学生评价。正确的评价,有助于学生获得最充分的,最合理的教育和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积极地表现自己,使他们各自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由于学生的个别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乐于提问。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提供各种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展示,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是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中最应该关注的。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以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随着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对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断提高,努力使学生能提出一个个高质量,有创意的问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只有牢牢的根植于生活世界,结合实际,注重实践,才会有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才会得以长足的发展,才会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