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学习>>十月理论学习笔记
十月理论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15-01-08   点击:   来源:   作者:王东

 

十月理论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  

实践活动前的分组,是小组学习的必要准备。分组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组学习的实效。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七彩世界,他们的素质也绝不是整齐划一的。活动中,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分组采用按座位“划段”,或以生硬的“点将”之法,将学生组成固定的小组,让固定的小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用教师安排的固定的方法进行学习,这样的“三固定”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则极易引发合作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冲突,造成合作伙伴之间出现逆反心理,部分学生信赖他人、偷懒等情况,加之学生间缺乏必要的训练与默契,当问题或意见产生分歧时,矛盾便会不断激化。如此,便会导致小组学习的失败。  

  心得体会:  

我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改革尝试时,首先注重认真研究如何进行小组的分组工作。我发现,小组的分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分组的形式主要有:同智分组、异智分组、按选题分组、按性格分组等形式,使小组人员“不固定”,既照顾到智力水平相近的学生的协作研究,又发挥了水平较高的学生的带动作用;学生既可以按老师的思考问题进行研究,也可以讨论他们弄不懂或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使学生学习的方式“不固定”、讨论的内容“不固定”。坚持了这样的三个“不固定”,就能让学生的参与“活”起来,就能让学生间的多向交流“活”起来。  

为了使小组分工更加公平、明确和开放,我在主题实践活动中经常采取如下做法:首先,向学生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次小组活动中你承担了什么职责,在今天的活动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然后,给出2——3分钟时间,请他们在小组内说明自己的想法并进行重新分工,力求使每位同学在一段时期内能够分别承担一次不同的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统计员、调查员等。如此,通过赋予学生特定的职责,以便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更好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相信长此以往,他们一定会非常自豪地说:“小组活动也有我一份!”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