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理论学习笔记
内容摘要: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的实施阶段是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形成深刻情感体验的大舞台,学生在这一阶段要去收集、处理、应用大量信息,通过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等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去亲历和体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充分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予学生独立的思考过程,充分的实践空间外,还要注意参与学生活动督促学生落实好活动方案,做到对学生活动的“勤问”“勤点拨”。
心得体会:
“勤问”即是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更多精力关注学生活动的进程,随时了解学生活动的状况,对学生活动做到心中有数,如开展《交通工具总动员》活动中我布置完研究任务后,每两天就会到班上找小组成员谈一谈,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有时也会变换形式,比如将各小组的组长集中起来进行调查,这种询问对促进学生坚持进行活动很有帮助。
“勤点拨”即是学生在活动中碰到困难了,教师要积极帮助出点子,想方法。一般来讲学生活动,尤其是开展外出调查、研究性学习活动开始时总是要面对重重困难,比如:怎样在资料室找到要用的资料;怎样和陌生人搭话;怎样在访问中提出有效问题等等,很多问题是在我们活动前教师根本没有预料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因人因组的不同情况,随时对小组活动中的难题做好点拨工作,比如在《粉笔灰的回收与利用》活动中,有一个小组计划调查学校粉笔的消耗情况,先是在学校选取10个班级进行调查,而其他班级的学生对此调查不大配合,导致调查迟迟未能出结果。小组中一片愁云密布,一些成员纷纷表示不再继续这一调查。了解这一情况后,马上加入到小组会议的讨论,提醒学生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这一调查。同学们一下子茅塞顿开,一番讨论后,共同修改了活动方案,将调查对象改为学校的保管室,从保管员那里拿到了学校购买粉笔和各班级申领粉笔的登记资料。调查进行得又快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