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每月研究小结>>十月研究小结
十月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15-01-08   点击:   来源:   作者:王东

 

十月研究小结  

本月中,我继续进行了让学生乐于提问、善于提问的策略研究,通过研究,我觉得提问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艺术。提问并不是教师提出问题就宣告这一过程的结束,而是一个发问后学生解答,教师再评价的环环相扣的过程,相应的教师就有发问艺术、启答艺术和解答艺术,即教师如何提问、如何启发学生作答和如何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反馈。为了有效地提问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应适当运用一些艺术。  

(一)问题排序,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综合实践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由易到难的提问,不仅减轻问题的难度,而且问题的设置具有事实性问题到推理性、开放性问题,由封闭性问题到开放性问题,由聚合性问题到发散性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的坡度排列,体现出层次性。  

(二)抓住矛盾,适时追问。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提问,势必要能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并急切地想找答案。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值得一提的是,课堂上设置问题的"矛盾",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把学生弄糊涂。  

(三)拐弯抹角,变直为曲。  

课堂的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久而久之,学生对这样的提问会感到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在教学中通过这样“曲问”,可以说是创造了提问艺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 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无疑设疑,激发兴趣。  

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者皆无疑,至此方为长进。”这句话很有道理。“须教有疑”,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提问,使学生心中产生颖窦,引起积极的思考。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语文教师如果善于挖掘课文中可质疑的材料,于无疑处生疑,引导学生在正确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很有帮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中心问题为重点,进行探究。  

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好问题不容易。真正称得上好的提问就像一根无形的指挥棒,它能把学生引进知识的迷宫,引导学生寻非探奇,探明底里,然后在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中走出迷宫,顿觉豁然开朗,一片光明。课堂教学中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提出的问题达到预期的目的,能否体现出提问的艺术,已成为衡量一个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一个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