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份研究小结 王彩霞
整合家庭、社会生活教育力量,“齐抓共管”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但它不能替代其它形式的教育,必须包括其它教育形式的配合和补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各种思想、道德、规则、习惯的集中地,人们在这里受到其最初的影响、教育,并通过家庭认识社会、走向社会。在人的一生中,家庭始终扮演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和今后的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将伴随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而长期存在,并且是其他教育的重要补充。社会教育力量是客观存在的,现代的社会大环境极其有利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与社会合作,学生的很多需要不能满足,很多问题不能解决。工厂、机关、部队、科技场馆、农村等广阔天地,都是特殊的课堂,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而且有学不完、用不尽的大量信息,是浩瀚的知识海洋,是人类的知识宝库。
还应注意到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基础性原则。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直接应用前人的创造的成绩,也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才能更有创新。第二,品格性原则。强烈的兴趣,顽强的意志、对问题的钻研意志力和敏锐洞察力、勤奋的努力、主动自觉、务实求真等优良的品格(人格特征)是创新的内在因素,不仅仅是能否取得知识的关键。第三,示范与尝试原则。教师以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要不断更新方法,不断做出创新示范,来影响学生;同时不断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动手的机会,给予人人成功的机会,不断鼓励学生经常性的尝试和创新努力。第四,发挥各学科的作用,挖掘其内在美,从多层面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