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每月研究小结>>每月研究小结 2王彩霞
每月研究小结 2王彩霞
发布时间:2015-01-29   点击:   来源:   作者:王彩霞

 

       每月研究小结 2王彩霞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必须考虑知识经济对人的素质的新要求。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成败的关键。

       为了实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目标,我们必须构建一种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师生关系及课堂环境。

       纵观我国教育发展脉络,很大一部分是受传统的文化道德观念所束缚。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把自己当作权威,当作知识的代言人,偏爱那些听话的学生。长此以往,培养出来的学生则往往迷信书本、迷信权威、迷信老师,没有独立的思想和个性,更谈不上创造力了。鉴于此,在新课改中,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培养学生创造性,需要给他们宽松的空间。学生既不能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权威的压制。受到权威的压制,学生的辨别能力就会萎缩。如果没有辨别能力,也就谈不上有独特见解和首创精神,甚至还会形成病态地接受暗示的心理。久而久之,在压抑环境中长大的学生,精神上就会产生种种缺陷。而一个只拘泥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得目光短浅,不可能成为有创建的学者。

        其次,把学生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解放出来,还学生学习主体、教育主体的地位,使教师与学生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在活跃的、无拘无束的气氛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应该是每一个教师努力的方向。

        再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因此,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尊重学生的观点和贡献的环境,以及鼓励学生提问和陈述的课堂气氛,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形成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关系,高度评价学生的严谨性学习、建议性批判和对已有思想、观念的质疑等,以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兴趣。教学的重点是以学生和学习为重点,旨在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和环境,以形成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气候和土壤。

        最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一种强制性方式方法运行的,教学气氛十分压抑,大多数学生害怕惩罚、嘲笑和失败。这种害怕使得听话的学生以一种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现自己,但却未使他们感到学习的快乐;使后进生表现出一种傲慢、自我保护性的态度,并显示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对此,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争取学生的合作和信任,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最有效方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