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研究小结 4王彩霞
《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强调“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带着探索的问题去学习,思维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对事物观察更加敏感,想象力更加丰富,消除了哪些盲目、被动的学习,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新形势下,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1.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问题是科学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培养学生探究习惯,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成一种悬而未决的,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也学习。教师要教会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法,必须给学生提供自已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机会。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乐问;增强情感投入,促使学生敢问;传授提问方法,使学生善问。通过问题,让学生探究习惯得到培养,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如教学“打折销售”时,提出这样一个生活情境:“某个体商贩在一次买卖中同时买出两件上衣,每件都以135元出售。若按成本价计算,其中一件盈利25%,另一件亏本25%,这次买卖中商贩赚了还是赔了?”学生经过一番讨论、猜测后,教师指出,通过 “打折销售”的学习,我们就能明白商品的成本价、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有关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轻松地解决刚才的问题了。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教育的要求,它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首先,教师应允许学生提出标新立异的问题,允许在课堂上被学生问倒;其次,教师所留给学生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探索性,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不同性,解题方式的多样形,解题结果的多样形。这样,学生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的创新问题中自由翱翔,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习“三角形外角和定理”时,出了一道题:求正五角星的五个角∠A、∠B、∠C、∠D、∠E的和是多少度?若不是正五角星,把它压扁,拉长一些,那五个角总和是多少?
在原先的教学设计中,无论是正五角星,还是压扁、拉长以后的五角星,都只预定了一种解法,即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来解答:
但在教学中,学生出乎意料地提出了三种方法来解:①用量角器量;②把五个角剪下来,拼在一起;③利用三角形外角和定理。压扁或拉长之后获得结论一致。这第①、②种解法突破常规,利用测量、剪拼的方法达到目的,含有了归纳的思想,让人耳目一新。
3.持之以恒、深化探究效果
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中,还应要让学生持之以恒、深化探究效果。学生对陌生知识、未知领域的自主学习,从不懂到懂需要有一定的过程的。当遇到挫折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不怕失败,勇于向困难挑战,培养吃苦独立的精神,克服胆怯,增强自信。激发学生发现在探索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为解决这问题去观察,对比,判断,创造性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总之,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创新精神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体现。因而,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树立了创造的意识,正确引导学生,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才能得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培养,其创新个性才能得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