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中探究意识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一接受”模式。尽管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喜欢刨根问底的探索式学习方式,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意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我合理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意识,须从问题意识入手。首先要让学生想问。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动手操作,社会调查等问题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有问题可提。例如在《汽车与生活》主题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汽车,我组织学生到学校门口考察公路行驶的车辆。学生们观察到了一系列的现象,提出了许多问题。如:汽车的种类有哪些?汽车与环境有什么关系?怎样减少汽车尾气对人体的危害?等等。这时,我便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想想,要想了解这些现象,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因势利导,以兴趣导入教学。让学生们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调查访问和查阅资料等活动,这样的兴趣引导,问题入手,不但引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最后让学生经常对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评出最佳问题,使学生逐步建立问题的价值观。这样从问题入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