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学习>>五月份理论学习
五月份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15-07-02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晔妍

 

让学生学会探究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学习策略。传统的学习模式是教师“满堂灌”的“讲解一接受”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剥夺了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问题、提出不同见解的机会,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落实。探究性学习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的自主精神,以探究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在探究、发现知识过程中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好这几个环节:
1、自主探究学习
自主学习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基础的学习能力,探索是在自主学习基础上的“再发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生自主探究是学生直接与教材的“对话”,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
1)自主观察
观察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因此,在综合活动中,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如:关于在附近水域污染的调查和分析的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被污染水的颜色、气味,还让学生通过显微镜更细心观察水中微生物种类、数量的变化等。这一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
2)自主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多动手,多质疑,对身边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加以关注,多问几个为什么。启发学生主动收集一些相关资料,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教师还应经常在班级里添置一些科普读物,提供一些科学的实验器材,引发学生不断自主质疑。学生通过不断质疑,为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以后又通过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提高了观察能力、想象空间能力、判断推断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充分挖掘了大脑潜力。
3)自主交流
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课堂上、学校中,而是有着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交流、合作,独立活动和合作活动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锻炼自己的能力。这样相互交流,也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很好体现。
4)自主创新
创新无处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更是蕴育了创新的萌芽。因此,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标新立异,不求唯一答案,鼓励学生希奇古怪的想法,也许这就是孩子创新的火种,可以点燃创新的火炬。如:《代一代》一课,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把学生引入课堂:老师买了一株漂亮的水仙花,打算栽入自家花盆中,在栽种时,花盆突然破碎,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空可乐瓶子剪成花盆状,把水仙栽入了“代替”品中。以此为契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代一代”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造思维训练:下雨了,没带雨伞,用什么来代替?到野外游玩,走到溪边想喝水,可此时没有水杯,用什么来代替?……在完整认识事物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和知识,能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2、合作探究学习
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培养教育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生合作教学是综合实践课的特征之一。教师根据活动资料内容,课堂教学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与环境,可以两人合作,也可以小组合作。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共处,学会团结互助,学会分工与合作,在活动中与人为镜,获得有关实验态度、意志力、操作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种种补益,这样有利于实现自我教育和主动的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情境,通过合作、意见交流、辩论等形式,促进师生、生生的沟通互动,使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在自己建构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意见的聆听、理解、接纳、赞赏、争辩、互动,使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见解,更主动、更完善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在《巧取物体》一课中,教师对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在集气瓶中有铁砂、纸片、绿豆、木片等物,可运用一些工具,该怎样巧妙的取出物体?活动中以小组形式开展,学生不是盲目行事,而是认真讨论、研究,进行多种设想,最后制定出巧取物体的方案。方案设定后,再分工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组间合作意识,彻底解放了学生的手、脑、嘴、眼睛等,把所学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一次次实验操作中,在一次次修改方案后,组间合作探索,终于制定出一项既合理、可行,又方便、巧妙的方案:先用塑料棒进行摩擦,把集气瓶中的纸片都吸出来,再用吸铁石把所有铁砂吸出来,倒入水,让木片浮在水面,把木片取出,最后把水倒掉,绿豆就留在了瓶中。这样简单几步几种物体就被巧妙的分开并取出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