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教学中,着重从以下两个方面尝试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培养:
一、创设氛围,使学生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合作,并不是学生坐在一起就是合作,而是学生主动、积极、有意识的参与活动的过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要想使学生真正的进行合作,必须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合作的必要性,使学生产生内在的动力,从而使他们从心理上产生合作的欲望。
1.通过游戏,认识合作
在课堂中创设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会对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三年级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对本课程还不熟悉,所以在活动中设计一个导入式的教学游戏—“猜物游戏”,使学生更快的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我在教学猜物游戏时,先请一名学生猜密封盒子中的物品,这名学生猜了一会儿并没有猜到之后,然后要求其它学生自由结组,以小组合作提问形式一起来猜,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有价值,猜得快。当学生把物品猜出后,再引发学生思考、议论:“为什么结组后那么快的便把物品猜出来了呢?”然后,请猜出物品的一组同学说说很快猜出物品的经验,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合作学习的欲望。
2.分组、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醒学生的合作意识,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做到“双好”,是十分关键的。“双好”即:分好组、分好工。
在分组和小组分工时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结组。活动前,要明确要求。如:在上《为集体做形象设计》这一主题活动时,需要学生结组设计班照、班徽、创作班歌等一系列活动,还要进行汇报。学生在自由分组时,如果要求不明确,则会出现有的组人数多,有的组人数少,而且各组间的学生能力悬殊大等问题,不利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所以在活动之前要给学生提出一些建议如:每组人数四到五人;各组要注意能力均衡分配(如果其他组不同意你们的组合,提出合理的理由后,还要重组);等。
分工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不论是记录人还是发言人,每个“工种”要轮换着担任,这样还有助于每名学生的成长。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听取每组学生的设计方案,而且对每组学生的此次合作结果要给予不同程度的肯定,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下一步的小组合作学习。
二、在活动中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学生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对于合作的方法、技巧、目的等还不十分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合作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了解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适当调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快乐,从而激励学生更加踊跃的合作学习。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是上好实践活动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让学生“学会共同生活”的奠基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交流和发挥潜能的平台,而且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增长了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