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理论学习——《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发布时间:2015-07-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薛艳

 

理论学习心得——《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培养,也非常重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但是,许多家长发现不管自己怎么苦口婆心,孩子们却越来越不听话了,所有的批评与表扬好像都不好用了……家长们许多美好的初衷最终竟背道而驰了。到底该怎样与孩子对话,才能让他们理解父母的爱呢?
 当我也在迷茫当中的时候,朋友介绍给我了这本美国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编著的《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我如饥似渴的阅读了,并急切的半生不熟的将书中介绍的一些技巧运用到了实践中,我惊奇的发现,这些技巧在我与女儿交流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很乐意将自己的一些体会与大家分享。
 与孩子讲话,别那么多废话。感觉这样讲有些不礼貌,请不要介意。但生活中,我们的确和孩子讲了太多的废话。孩子忘记带文具盒,我们会说:“你怎么总丢三落四?你长没长记性?你的脑子呢?”;孩子忘记关灯,我们会说:“你怎么又忘了关灯?我得说你多少遍你才记得?”;孩子晚上不按时上床,我们会说:“快点上床!都几点了!明天又要起不来了!你到底听见没有?”看到这些话,你也许似曾相识吧?还有很多类似的情景,我想我不说,大家也会想象出来。这些就是“废话”!讲废话的结果就是,孩子根本听不进去,行为也不会有任何改变。于是,我们便继续使用更多的废话,来提醒、再提醒,直到我们发火。周而复始,生活中充斥着唠叨、叫嚷、争辩、战争。其实,只要我们稍稍改变一下,情况会完全不同。首先,要把我们的孩子当做客人。你会在你的客人临走忘记带伞的时候说那么多的话吗?不会的,你只会说:“你的伞。”,就是这样,简单明了。当孩子忘记关灯,你只要说:“灯”,你会看见她(他)真的毫不犹豫的去把灯关上了。其次,行动胜过语言。当孩子不肯放下手中的玩具,你只要拿走它;当孩子不肯上床,你只要规定好上床时间,提醒她(他):“睡觉时间到”,并到时间关灯就好。我们可以一个字都不用多说,不必要那么累的去讲道理,然而,效果却是出奇的好,你会发现孩子实际上什么都懂。这些都是我实践过的。
 不要说教和批评。你也许有这样的经历,你很辛苦的刚收拾好房间,孩子不一会儿就给弄得乱七八糟;他们把衣服、玩具扔的到处都是。我女儿也会经常这样做。以前看到这种情况,有时我会耐着性子,和她讲妈妈工作很忙,收拾屋子很累,要尊重别人的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的大道理;有时我会极为恼火的嚷嚷一通:“你怎么这么邋遢!你自己的东西能不能自己收拾好?”。结果就是,要不她胡乱收拾一下应付差事,要不她就干脆就当没听见。现在,我改变了方法。面对一个乱七八糟的写字台,我会对女儿说:“我看见了一个脏乎乎、乱糟糟的写字台,书没有放整齐、笔没有在笔筒里、垃圾不在垃圾桶里。”然后,我就走开。你猜会怎样?不一会儿,女儿就会带着炫耀的口气来和我说:“妈妈,看,我收拾好了那个乱糟糟的写字台。”而我,当然会借机称赞一下她的勤劳与整洁啦。面对孩子的问题,说教与批评、点评甚至诋毁孩子品格,只会让谈话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是描述出我们所看见的,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提出我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会表扬。经常会听到许多家长表扬自己的孩子:“你真棒!”、“你真乖!”、“你画的画真好,真是个大画家!”,以前,我也经常这样表扬女儿。不知你是否留意到,一开始,孩子听到你的表扬,会表现的更好,可时间久了,这些表扬却失效了。我从女儿练琴这件事上就发现这个问题。阅读过这本书后,我采用了新的表扬方法:“你刚才弹琴的时候真认真啊!”、“你这首曲子弹的比昨天进步了许多。”、“能把这么长的曲子弹下来,真是要付出很多努力啊!”。需要表扬女儿的时候,我不再笼统的说好和棒,而是看着女儿的眼睛,很真诚的说出自己认为她表现好的地方:“我很喜欢这幅画的色彩”、“很感谢你擦了桌子”、“你叠的衣服真整齐”等等。当然,有的时候,表扬的效果不是马上就能显现的,不要着急,只要掌握了方法,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孩子正在朝着你期望的方向发展。
 良好的沟通交流会使我们与孩子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把你的手给我》这本书,还介绍了很多实用的沟通技巧,平时我把它作为一本如何与孩子实现有效沟通的工具书,随用随查,这些方法使我与女儿之间的沟通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我发现女儿越来越听话了,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好了,我与女儿的精神面貌都好了很多!不要觉得改变很难,只要我们使用与客人交谈时的语言,尊重孩子的感受,那你一定就会感受到你与孩子的心更贴近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