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其它学科课程一样,成为中小学教育中课程结构的两支柱。综合实践课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它是在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指导下,将原来一些单科性课程整合为综合性课程。它包括信息研究性学习、技术教育、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虽然有着独特的功能并相对独立,但与其他学科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暂时不能开展“考查、实验、探究、设计”等活动。为了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科特点”,所以,我将数学知识、艺术、语言中的口语训练等综合起来打破学科界线以不同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这一系列活动中多项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据此,我对如何实施小学低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了研究和实践,探索了一些组织形式和有关内容,总结了一些经验。
源于生活的原则是指确立的课题应来源于他们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这里的主题是总主题的确定,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的问题或课题,或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体验,灵活地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只有着眼生活,学生才能有更多的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和创造,才能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才能获得并增强社会责任感。在选题时教师应注意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小题大做,从实际生活中获得适合学生自己特点、能力的探究题目。
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把教学内容渗透于游戏活动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可以给学生带来探索的体验,创新的尝试,体会到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给他们创造、发现的机会,实践的条件,探索、思维和证的氛围。并且在活动中增强趣味性,寓教于乐。只有这样才是实施综合实践课的最好方法。
游戏是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最熟悉和喜欢的一种活动方式,在实践综合活动课程时,把需要教学的知识,把需要培养的能力通过游戏体现出来,这样使全班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之中,积极参与,它有助于激发和保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达到加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科技发展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儿童的天性就是贪玩和好动,他们对新奇的事物,对活动的物体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很富趣味的游戏。游戏在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进行传统的“击鼓传花”这一游戏中,当音乐停下来时,学生拿出来是画片、小制作、照片等,有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朗诵,有的表演小品、相声等。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它包含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朗诵。艺术等。学生也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游戏中,兴致相当高,而且乐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