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确定活动内容
一天课间,我班(原二年级3班)学生跑来问我: 陈老师,那些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在干什么?我一打听,原来他们正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采集树叶,收集树种,进行树枝扦插等,我们班的学生看他们实在是太羡慕了,所以忍不住跑来问我。我告诉他们五年级的学生是在进行实践活动时,他就如一只只欢雀一样叫起来:我们也要跟他们一样,我们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课呢?多有趣啊!我见如他们此就不忍心告诉他们:你们要到三年级才开这样的课。于是我就说:我们也可以开展啊!你们想做些什么呢?每个人都可提出一种活动内容。教室里立刻沸腾起来了:有的说种菜,有的说种树,有的说种花……他们都局限于劳动种东西之类,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还可以像小记者一样进行采访和调查或收集什么资料等等。于是他们都转移目标说:调查谁家人最多,调查谁家种多少地,调查农民一年的收入……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可以的我就给予肯定,否定毫无价值的。可到底该干什么呢?我又专门腾了一节课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简单讨论:哪一项活动有探究的价值,有活动的意义,可操作性又如何,难易程度又如何,学生对此是否感兴趣等,经过讨论,然后举手表决,最后确定了活动内容:认识蔬菜。因我们都生活在农村,每天都吃蔬菜,而且也有必要深入认识它,可以让小朋友,增长见识,爱惜劳动成果,养成不浪费、不挑食的好习惯。
刚开始,我让学生完成一些简单的调查或资料收集的实践活动,如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提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如天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向日葵为什么总是面向太阳……我就让学生自由结合组成小组,一起去寻找答案;有的小组去图书馆,有的小组去询问大人,有的小组上网搜寻等。然后,再逐步深入,引导其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究活动。一般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掌控优势,以自己的主观意志为中心,让学生围绕着教师转,所有的事都是老师说了算,老师说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学生完全没有自己的主见,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都得不到培养、锻炼与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考虑实践活动的内容时,不能自己说了算,而是应考虑:一是目前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已经具备了那些经验;二是这个活动对于目前的学生,难易度不能太高;三是这个活动是否可以施展,也就是可行度如何?因为一二年级的小朋友生活学习经验不足,预见性较差,教师可视情况适当提出一些建议。然后再进行讨论,讨论时应引导学生稍微深入展开,主要看一下是否有实践的价值以及其可行性如何。最后可通过投票或举手表决,来确定实践活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