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等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⑴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⑵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⑶培养学生经常观察生活的习惯,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⑴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获得丰富的经验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⑵通过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⑶通过演讲、朗诵等各种形式的展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活动时间】9月——10月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开题,确立研究主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确立研究主题,如: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的习俗、关于中秋节的诗词、关于中秋节的传说、中秋月饼的由来等。
第二阶段:分组,落实任务。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组合,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责任心强的同学任组长,各组选择研究主题,分析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填写《小组活动方案》。
第三阶段:开展研究活动。
1、调查研究。各小组分工合作,围绕主题根据计划展开不同方式的研究活动,搜集相关的资料,认真填写《组内分工表及行动日记》。
2、巧手作坊
⑴写一写。在了解各地和家乡中秋习俗后,请大胆创新,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准备怎么过,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制定一份简单的节日庆祝方案。
⑵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和材料,资质一张精美的节日贺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
3、携手共享
⑴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要求能说出诗词作者所表达的内容,体味其中的意境。
⑵“每逢佳节倍思亲”,在阖家团聚的时刻,大家也一定会想起远在台湾的小伙伴,期盼着祖国的早日统一。有条件的话,通过Email给远方的小伙伴捎去节日的祝福。
第四阶段:成果展示
各小组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选择恰当的方式,如:书法、绘画作品、幻灯片、图片、手抄报、讲故事、朗诵、演讲、歌舞等方式在“快乐的中秋节”主题班队会上汇报展示,全班交流。
第五阶段:活动评价
1、自我评价: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⑴在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克服了哪些困难?⑵ 整理收集的资料,有什么发现?⑶这次活动中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⑷在研究过程中,自己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
2、小组互评:
根据成果展示,小组之间相互评价,总结经验。
3、师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