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重阳节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习俗等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习俗的喜爱。
2.引导学生了解展开小组合作研究的好处,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自主分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小组成员之间和谐的关系。
3.指导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研究主题,设计小组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组织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能根据小组承担任务的情况及实际表现,较公正地对自我、同伴等作出合理评价。
活动时长:两周
活动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要求组成研究小组,展开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更好的进行分工合作。
2.引导学会针对不同的研究主题,设计小组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组织策划能力。
活动准备:
学生对主题确定课上明确的几方面研究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搜集相关资料。
活动年级:四年级
活动过程:
一、出示活动主题,明确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主题确定课。
教师小结:在上一阶段的活动中,同学们通过投票,选择了“走进重阳节”作为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在讨论中,大家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想了解的问题。经过归纳,确定如下几方面的研究内容。
2.展示由问题到子课题的归纳过程,出示研究子课题。
重阳节的礼仪习俗(重阳节为什么要登山和孝敬老人?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重阳节为什么又叫菊花节?)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是什么时候有的?有哪些传说、故事?)
重阳节饮食文化(重阳节除了重阳糕还会吃什么?)
重阳节的诗词 (有哪些与重阳节有关的诗词或名人……)
二、体验小组研究,明确分组要求
1.引导学生回顾以往分组展开研究活动的经验,请学生说说分组研究的好处。
小结: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分组研究既是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一次相互学习,自我挑战,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能学到很多东西!
2.小组讨论:可以怎么分组。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总结归纳,板书。
兴趣、性格、能力、性别
教师指导:组成研究小组除了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彼此间的默契程度。为了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我们也要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和自身的能力,性格性别差异,相互取长补短,通力合作,提高小组研究活动效率!
4.教师提出本次合作的要求。
请大家根据各自的性格、能力和性别,自由组成研究小组。
三、组成研究小组,活动推选组长
1.学生按照要求分组。
2.组织学生讨论,明确组长的职责,及其应具备的能力、品质。
3.游戏活动投票,选定各组组长。
小结:恭喜各位组长,在这次活动中赢得了组员们的信任!其他同学也不能放松,我们要在活动中不断学习,努力锻炼自己,充实自己,下一次活动你就是组长哦!
四、组织合作探究,设计小组活动
1.学生讨论针对各子课题可以开展哪些实践探究活动。
教师指导:选择一个子课题引导各组进行讨论,如:你们会组织哪些活动来了解重阳节的诗词,并将这些知识与大家分享呢?
2.小组讨论,填写活动设计表。
教师提示:各组合理分工,选择书写较快、工整的组员负责记录,组长组织讨论。
3.采访各组组长,评价本组(成员)在设计小组活动过程中的表现。
教师指导: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次回顾、明确分组的好处、要求!
4.指名上台交流本组活动设计,听取其他各组意见。
教师指导:活动设计中存在的或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困难,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5.根据大家的建议,各组讨论、完善本组活动设计后再次进行展示交流。
6.教师总结:同学们回去以后,在这份活动设计表上填上活动时间、地点,具体的人员分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设解决方案,相互的评价,以及最终活动成果的展现形式,就是一份完整的小组活动方案了。
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抓紧时间完成这份活动方案,以便更好的开展研究活动。祝大家的活动,有所得、有所获,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