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二年级综合实践《有趣的植物… 12-11
搭建“实践”舞台 ,“活动”… 12-11
十二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一月研究小结 12-11
十月研究小结 12-11
九月研究小结 12-11
十二月理论学习 12-11
十一月理论学习 12-11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每月研究小结>>5月份研究小结
5月份研究小结
发布时间:2016-05-05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陶欢

 

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的建立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
教师指导方案包括学前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指导教师在要求学生制定活动主题实施方案的同时,应针对学生显示主题的展开过程及其需要,设计教师指导方案。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指导行为。
2、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指导常规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教师指导规范或指导常规尚未形成,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指导行为比较随意。我觉得目前要初步建立起来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如:活动准备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提出问题,形成活动主题的指导、制定活动方案的指导行为、必要的活动资料与活动工具准备的指导等)、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进入活动情境的指导、方法实践的指导、搜集与处理资料的指导等)、活动终结与交流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活动结果总结的指导、活动过程总结的指导、活动体验总结的指导、表达与交流的指导等)。建立教师指导行为的基本规范和指导行为常规,有助于增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走向“学习的引领者”。教师的任务是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寻找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分析综合实践活动,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对问题的提出、资料的收集、课题的制订与论证、课题的实施与汇报等各个阶段,学生需要得到不同的指导,如何根据学生的困惑来及时开展教师的指导与引领,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最值得思考的地方。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活动阶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出合适的要求,引领学生在实践中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维度均能得到发展,那么,教师的引领是才是有效的。
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让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进行多样化指导,建立开放型的课堂,培养个性化的人才。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