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指引导学生参与丰富的“语文”活动,是要引导学生从机械、封闭的课堂走向多元、开放的社会生活和美好的大自然,从单一、被动地接受学习,向增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悟体验等学习能力转变。与其它的实践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从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兴趣和实际出发,围绕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主题指导他们综合运用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与方法,开展资料积累与处理、社会考察、实验操作、交流反馈等实践活动的同时,做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不断提高语文素养是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标之一。
在活动中,老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采访、记录、读资料、讲故事、听故事、写感受等一系列环节,这些环节的安排都要为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培养服务,最终使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浓厚的“语文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把握:一要充分挖掘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阅读、说话和写作素材;二要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的文本和网络阅读,丰富知识,拓展视野,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要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关注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规范性、正确性、流畅性。这样就能做到坚守底线。除此之外,还要把握活动中的人文内涵。清初张伯行信奉程朱理学,特别强调“道”的重要性,但是,在谈到读书治学问题的时候,他明确指出“文”“道”不可分的关系,他说:“论道而专求诸语言文字之间,则道晦矣;抑论学而不求语言文字之间,则道亦泯矣。”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的同时也为学生受到思想教育提供沃土,在活动中,要让学生同时受到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尊敬师长,珍视生命,勇于探索……最终做到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教育--意文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