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活动强调的是合作精神,这里所说的合作,一方面是指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小组合作,另一方面是指学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组成有效学习的合作小组,要从兴趣、能力、家庭住址等方面综合考虑,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家庭住址为参考,帮助学生结合成比较合理高效的学习小组。比如,在引导学生开展《产品说明书》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先按家电、生活用品、药物这三个内容将学生初步分成三个大的兴趣小组,再根据兴趣小组中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家庭住址(就近原则)关系,将学生分成四到六人不等的学习小组。接着,让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建议,引导各小组展开学习活动。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最好指导学生实行组长负责制,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小组学习计划,按计划开展活动。由于学生缺乏相关经验和能力,教师帮助各小组完善计划,指导他们怎样按计划开展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要定期交流讨论,共同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共享实践成果。比如,《奇妙的盐》这一活动,就可以依据以上原则培养合作意识和能力。关于学科间的沟通与协作,在上面提到的《“爱我中华”故事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特意请本校的社会学科教师,将五年级下学期教材中有关抗日战争的知识,提前讲给这些新升入五年级的学生,使孩子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七七事变、五卅惨案激起了孩子们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刻骨仇恨。教师由远及近的巧妙过渡,为活动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还比如,学生要上网查阅关于北寨村抗日战争故事等相关内容,去哪儿查,怎样查,查阅后如何保存等,都需要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一部分上网查阅资料的学生都曾请教过信息技术老师。而此次活动运用的主要手段--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则来自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