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学问》课堂实录
导入:世间万物,只要在我们人的认识范围内,都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是谁赋予它的呢?是人.人不但赋予万物以名称,还赋予他本身以名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少有人关注过自己或他人的名字,这是因为我们都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其实,我们的名字里面大有学问。我们从研究自己、他人和世间万物的名称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也是我们这次综合性语文学习的一个主题
(第二张幻灯片显示:想一想猜一猜 这些名字有何特征)
学生畅所欲言。
(出示第二张毛笔书写的人名卡——陈冬梅)
学生交流
师小结:她父母很喜欢冬天里的梅花,所以取这个名字。她父母很喜欢冬天里的梅花。
(出示第4张名字卡片——王若愚)
师小结:不错,刚才这位同学一下子就猜中了这个人父母的心思。这个人的父母就是根据成语“大智若愚”来取的。
师:(出示第5张名字卡片——张丽娜)
学生猜想交流
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从音译词中弄一些到名字中来的。我们在坐的同学中就有一些带这样的字,像什么“娜”之类的,如“林燕娜”的“娜”。像这个“张玛丽”就非常典型了,都是想沾点洋气。不是有一种说法,说有人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比中国的大吗?其实这是一种崇洋的心理。
(出示第7张名字卡片——陶行知)
生:(讨论交流)
师小结:总之,这个名字有很浓的哲学味道。其实,他的名字就是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取的这个名字。本来他不叫“陶行知”,有一阵字还叫过“陶知行”,后来反复琢磨,还是觉得“陶行知”好。中国人主张:行是指一个人的行为,知当然是指一个人掌握的知识。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与自己的行为应相互统一。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或者不能在实践中很好地体现自己学到的知识,那么,“知”、“行”就不能达到辨证的统一,不能达到一种默契,那么,这就不是一种最佳状态。
师:(出示第8张名字卡片——冰心)
师:她(冰心)的名字就是根据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取的。是表明一个人非常洁净,内心世界非常美好。其实,从古诗中取名字的例子也很多。
出示幻灯片,对以上教学环节进行总结。
像“陈冬梅”,根据时间、季节,我这里本来还有一个人名,他叫“陈曦”,大家说说,很简单。这个词是——(生:早晨的太阳)当然,那个“晨”,不是这个“陈”,他也是像“敖翔”一样,取其谐音。像我们班的“林晓露”,我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她是早上出生的。以上都是根据时节取的名字。
还有根据时代特征取的,这里有个人,叫“马文革”,知道的人举手。
生: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
师:对啦,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示纪念。还有叫什么“建国”之类的,如福田中学校长“李建国”肯定是1949年出生的,以纪念这个时间。
师:表示希望的“敖翔”。还有我刚教的毕业班中的“李想”,“木子李”,然后取谐音“理想”,家长希望她有远大的理想。
师:表示哲理的“陶行知”。从诗句里取的“冰心”,还有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也是根据辛弃疾的一首词里的“江晚正愁予”而取的。
生:水和木。
师:对,于是便取名“海林”。你看这大海里的水取之不尽,森林里的木头很多。有的同学也许会说,“我的名字里也有这样的因素吧”,你们自己去琢磨琢磨吧。
师点拨:古人取名字要比我们现在的人讲究得多,哪些同学知道,古人是如何取名字的?
生1:古人取名字讲究吉祥、顺口,还要有意思。
生2:还有许多家庭取名字都是按族谱的。
生3:好看(认)、好听、容易写。
师:古人取名的讲究当然很多啦。我们现代人在这方面已经简化了。下面我提个简单的问题:古人的名字一般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生:姓、字、名,还有号。
师:姓、名、字,还有号。“号”是不是所有人都有?
生:不是。
师:不是人人都有。哪什么人有?
生:(议论纷纷)
师:一般是文学家、艺术家有。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有。因此,“号”不是一般人都有的。(幻灯片显示——苏东坡)
《论语》,谁知道孔子的?
学生回答。
师小结:对一个人的尊称。你看古人,有姓、名、字、号。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有号,刚才说的孔子就没有。我们现代人的名字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一般只有姓、名两部分。关于古人的名字,我们这节课不深究。
师:说了这么多以后,我想听一听。你们对自己的名字的了解。
师小结:我们的家长为了给我们起个名字可以说是绞尽了脑汁.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父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苦心这个家长既有学问,又有殷切的希望,名字取得不错。
(板书:吴用)《水浒传》里最聪明的人居然叫“无用”!古今取名字专门有这个方法,叫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有人家喜得贵子,却没有跟他取一个金贵的名字,反而反而跟他取一个什么名呢?(学生议论纷纷;老师板书“贱”字;生大笑)就像刚才同学们说的什么“小黑”呀,“黑牛”呀……总之,希望他能像世间万物中那些非常贱的东西。大家知道,这世间万物,生命力强的是金贵的东西还是贱的东西?实际上这是中国人一种特殊的寄托方式。他希望自己的小孩平平安安,往往跟他取一个很贱的名字。像“吴用”,他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又如“王若愚”,他也是一个很聪明的人。
师:(点击最后一张幻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