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份研究小结
根据学期研究计划,本学期继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中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自主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究,敢于质疑。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走进生活,亲近实践,形成探究性学习能力。
一、自主探究小学综合实践的趣味性
我们知道《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身兴趣自主地选定综合实践探究内容。小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面对自然、社会的复杂与多彩,他们既充满好奇,所以如何使综合实践学科具有更多的趣味性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而自主探究学习不同于“接受性学习”,它所强调的是对知识探索的过程及方法。这种学习方式,把以往只能灌输知识、填鸭式的权威“范本”,可看成是让学生推敲、研究、质疑甚至批评、修改的“样本”,并且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述及的问题进行重新认识与理解等。所以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从“接受性学习”中得来的知识做基础,趣味性的挖掘并不难。
在《节约用电》课堂教学中,我主要的做法是通过针对六年级阶段目标及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等,围绕这个课题,我确定教学的目标。让学生自由组合成8个活动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校园和家庭的节约用电进行开展调查、采访和亲身体验,多角度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等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学习结果汇总,在全班进行汇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学生兴味昂然,答案各不相同,也都各有理由。类似的一些力所能及且又让学生喜欢的探究活动,真正地做到有所发现、有所成功、有所快乐。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地激发起小学生们对综合实践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并最终达到综合实践自主探究学习的目的。
二、深入探究小学综合实践的求实性
与小学的其他学科相比,综合实践学科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可能是最紧密的,因此,若也以深入探究学习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话,则可从某种角度来说,以求实性最重要。每次的实践活动都要收集大量的数据来说明和证实,这个过程必然是艰苦的。当然,出于儿童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在“接受性学习”中以正面教育为主也是无可厚非的。但在深入探究学习中,学习的主动权最终还是在学生手里,在他们凭着自己的兴趣自主地探究世界时,常常会遇到一些令其困惑的问题,或一些怕苦怕累,有难度的调查等。对此,有的教师通常采用的应对方法,一是想办法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深入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其评价的关键在于探索的过程实施与科学理念的建立,而不是所得结果的好坏或对错。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我坚持实践“综合实践教学应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理念,不求答案的唯一性,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表白。如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我坚持开放性态度,学生尽管完成的效果不是尽善尽美,但我的评价是多样化和人性化,而且注重让学生尽量享受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不断促进深入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