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开学第一月又将接近尾声,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本月中,我主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的学习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这是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采用什么方法达到这个目标呢?我认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举措。这种教学方式可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锻炼的机会,培养集体的精神,达到交流与提高的目的。“合作探究”学习策略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在与他人协同活动、共同参与、互助互利的形式下,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那么,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一、科学搭配,构建合作小组。科学划分异质小组既能让学生感到强烈的个人责任感,又使他们认识到互助合作的重要性。同时,它对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良好的认知和非认知的发展,培养学生合作、交际等各种技能,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其基本做法是:1、分组方式。首先考虑班内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组长一般先让能力强、学习好,并且乐于助人、有合作精神的人当。其次,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友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学习后,可轮流让每个组员当一当组长,展示他们的领导和组织的能力,都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这样,既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也可增加学生合作的信心。2、小组规模。小组规模应视班额大小而定,一般可安排4—6人,最好是4人一组,优、中、差生的比例大约为1:2:1。3、排列方式。一般采用前后两桌排列的方式。合作时,前排同学可回过头来,面对面的进行活动。教学是以小组学习的方式,这种由优、中、差三类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利于同学互相交流、相互切磋、相互学习。由于学习小组整体实力不相上下,有利于各组之间开展有效的公开竞争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