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研究总结
根据课题实施总计划的安排,本学期研究任务是:完成第二个研究主题《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研究的目标内容选择、相关深度学习策略和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评价表进行评价。本人重点进行相关的教师策略研究,撰写一篇深度学习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相关论文。
一学期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点点滴滴,总结如下:
1、参加课题组期初会议;对课题内容进行深入的领会学习;对前期的相关研究情况进行小结;撰写本学期课题研究计划,并上传课题网站;开展“在问题解决中学习”课例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课题方案,深入领会课题实质,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课题网站。
2、继续学习课题方案,深入领会掌握课题实质,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课题网站;开展本学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课例研讨活动;完成并交流1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及案例的撰写。
3、开展深入学习与研究,撰写学习心得,并上传课题网站;举行在“在反思和追问中学习”课例研讨活动;完成并交流第2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及案例的撰写。
4、开展深入学习与研究,撰写研究心得,并上传课题网站;完成并交流第2篇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设计及案例的撰写;课题组成员思考策略论文的撰写。
如本学期上的课题研究课《天游峰的扫路人》,设疑探究中,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在作者笔下,天游峰是什么样子的呢?2.天游峰的扫路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外貌、神态、动作、语言的相关语句谈感受。设计的问题能指导整篇课文的学习。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人乐观自信、豁达开朗的性格。我让学生走进文本,认真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上批注。然后抓住老人的外貌描写,朗读感受到这是一位身体硬朗、和善可亲的老人。引导学生通过老人朴素的话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解决中,在语言运用中进行深度学习。
接着,我进一步引导,“既然扫山路是一件很艰难、很辛苦的事,那老人为什么说不累呢?”引导学生在反思与追问中学习,再次引导学生抓住老人的语言:“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等语句,朗读感悟老人乐观的生活态度,体会老人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最后,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来理解体会老人那令人敬慕的豁达的人生态度。指导学生用自信、爽朗的语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体会老人热爱生活、豁达自信的性格特点,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赞美。在教学过程中,相机扣住三次对天游峰的描写,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具体数据、形象比喻、侧面烘托。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三次有层次地揣摩人物形象的写词练习,最后扣住“一直伴我回到住地”,引发学生进行想象:这一路上,作者可能在想写什么?由此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进行内化与积淀。纵观课堂教学,感觉学生学得较为投入,课堂安排也较为充实。
本学期,我还撰写了一篇课题研究论文《基于阅读反思的深度学习之思考》,将平时的研究上升至理论。
边研究,边思考,边总结,我将一路探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