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听了王萍老师和李玲老师的两堂课,觉得这两位老师能精心设计教案,注意了科学小品文这个问题的基本特点,并能从课题的角度思考研讨。下面就李玲老师的《大自然的文字》谈谈听课感受。这是前苏联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文。科普性文章的重点应是弄清楚相关的科普知识,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只是透过课文掌握了几种大自然的语言还远远不够。因此,透过文字揣摩作者如何围绕课题去说清相关的知识并了解它们的重要作用以及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文字,也应该是本课教学不可忽略的一点。
从阅读的角度讲,语文课不同于一般性的文艺欣赏,只需体验情感,发展情感。语文的目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丰富的情感世界,还要让学生尝试构建一个深沉的理性世界。如果学了课文能得到某种启迪,使人越学越聪慧,越来越变得眼亮,这样的语文课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满足了求知的愿望,对学生内心世界触动也很深。在教学中李玲老师能一步步由扶到放,在学生认识并了解了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后,让学生能学会利用自然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所以巧设一问:“假如你来到了大自然会怎样运用这些文字呢?”同学们各自发表了看法,都能结合现有的知识经验,利用身边的自然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把学与用结合起来。最后能仿照文章也写一段有趣的科学小文章。只是我觉得老师还可以放得再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