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学习心得(1)赵文娟
--低年级识字教学心得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文娟

   低年级教学中,除了“听说读写思”之外,识字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可是该如何教,怎样的方法适合,自己常常不知所措。所以每当我有机会出去听课时,我便特别关注识字方法的教学,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和观摩第7届 “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来谈谈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字词教学的收获。

   张祖庆教师曾说过:“每一个词语都是富有温度的。”学生在学习字词的音形义时,教师也应该对一些重点字词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将学生的实际经验、情感态度与文本进行沟通对话,产生联系,从而学生能更顺利地掌握字词。

1、字理识字

   字理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之一。字理识字教学法符合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它是根据汉字构形的理据进行识字的。教学时先出示与字对应的事物的图画,然后是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古体字,最后是现代汉字。字的呈现由具体到抽象,正符合儿童思维形象性的特点,使儿童在头脑中建立了事物与汉字字形字义的联系,便于理解、记忆。

    如《我是一只小虫子》一课,教师教学“昏”时,让学生看太阳落山的动图,再出示“昏”的古文字,字理上认识“昏”原是指太阳从天空落下来。认识“月”时,出示“月”的古文字,意为一块肉,图和意义相符合,教师解释古时月字旁的字很多是与身体部位有关,称为月肉旁,再拓展月字旁的字。《一分钟》一课,上课老师在教学“经”时,也是出示古文字,理解字理,左边的绞丝旁指的是线,右边的部分是织机,织机底下的架子就像一个“工”字。《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教师在讲解“帽”时,先让学生观察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学生能很快地发现右边的“冒”横多,易写错,这时老师出示“冒”的古文字,上面的“日”是指帽子上的花纹,下面的“目”指眼睛,合起来理解就是帽子戴在眼睛上,这样学生写到这个字时,就能想到它的本义,就不容易写错;

    现在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们越来越重视中国的传统文化,采用字理识字的教学方法。字理识字教学要把握汉字的本质特点,以字理为中心,从汉字字义上理解字义及构形、读音,特别是重视汉字各部分组合的内在联系及其合理性,使学生理解汉字构形的道理。但并不是所有生字的教学可以采取字理识字的方法,这需要我们在教学前进行“溯源对照”,确定是否能帮助学生识记,如何不适合,则要采取别的方式。

2、联系生活,想象理解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已经接受了大量的信息。有一部分信息已于书面字词建立了对应联系,但更多的信息与书面字词并未建立联系。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这类字词时,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着去理解,则可收到最好的效果。

   如教学《爱因斯坦与小女孩》时,教学“趿拉”一词时,教师就问学生你什么时候也这样穿鞋子的?学生有的说在家里,有的说放松的时候,有的说反正不在公共场合下;还有在理解“一塌糊涂”时,教师出示爱因斯坦办公室的照片,看着图教师问学生答:一个字形容——乱,两个字形容——很乱,四个字形容——一塌糊涂。就这样联系生活,学生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更能感受出爱因斯坦生活中的不拘小节。

3、 图频结合,直观理解

   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远离学生经验的字词,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实物、简笔画,或者生动的多媒体视频,增强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兴趣变浓了,认识事物、感悟意义的过程便能事半功倍。

   《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理解“谷穗”一词,现在的学生大多不会关注农田的庄稼是什么样,这时教师就要借助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的理解。教师出示“穗子”的图片,明白长长的流苏样的就是“穗子”。《争论的故事》一课,认识“聚”时,教师讲到“聚是指许多人聚在一起”,但是写这个字时,下半部分往往会容易写错,因此教师就播放“聚”变形的视频,下半部分是由“众”演变而来,这样不仅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听课老师也记住了。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