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理论学习笔记2(王萍)
--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萍

十二月份理论学习笔记2(王萍)

内容摘要:

深度学习是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学习,并能够将知识主动迁移到新的情境中,落到实际运用中去。深度学习课堂中,教师要作为引导者,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引发学生进行独立深度的思考,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钻研得更深入透彻。

叶圣陶先生说过:“课本无非是个例子。”这揭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阐明了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教师不应只做教材忠实的实施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心得体会:

在《石榴》一课的教学中,我以本文为例子,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课堂伊始,学生通过回顾课文,概括出石榴的生长过程:抽枝长叶、开花和结果。我对此进行总结:这是石榴的生长顺序,同时也是作者的写作顺序。紧接着抛出问题给学生探究学习:仔细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哪些地方也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学生在对文本有了整体感悟后,将已经理解的生长顺序融入新的学习中。很快,他们便从“春天”、“夏天”两个词语中找到了时间顺序。在三年级的写作教学中,我们已经学过“首先”、“接着”等表示顺序的连接词,因此,学生也不难发现课文第三自然段中“先是”、“逐渐”、“最后”这三个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最难的也就是这几个表示石榴外皮颜色词语中隐藏的顺序了。学生的深度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在学生毫无头绪的时候,我先请他们关注到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上来,请他们对应图片认识这些颜色,给他们一些感官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请他们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颜色填空,我又用换一换的方法,将句子改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黄中带红,青中带黄,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学生很快发现我将“青中带黄”和“黄中带红”的顺序对换了,纷纷指出了我的错误,这说明学生通过批判式的纠错练习,已经能够发现石榴的外皮颜色变化是有潜在的顺序的。

  语文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材料。语文教材的主旨在于强调发挥教材的举一反三作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课堂上以例子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将写作结构渗透在课堂里,有利于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