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学习心得(2)赵文娟
--找出汉字特殊规律,归类识字
发布时间:2018-12-27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赵文娟

李政涛老师在《教育常识》一书中说到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适合的方法……判断方法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是是否适合所教学科,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特点,是否适合教师个性。

   中高年级在辨析多音字时,常常采用这种方法,让学生既回忆了多音字,又当场进行区别理解,低年级老师也可以借鉴。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文中“溜”是多音字,教师出示“溜”的两个读音两种意思:liū,滑行;liù,堵上缝隙;让学生根据意思,判断文中是什么读音。同样教法的还有“杆”:gān,表示立在地上长长的杆子;gǎn,表示东西的把子手握的地方。出示文中句子,让学生判断读音,可见生字的教学不光是要知道它的音、形,还要明白它的意思,懂得运用。

  由于儿童的认知不是很多,因此,应从偏旁部首开始,通过分析汉字结构以帮助学生识字。如《荷叶圆圆》一课,教师在教学小水珠的“珠”时,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过怎样的小水珠?学生说到“圆圆的、亮亮的”,进而教师引出“泪珠、眼珠”,但是“珠”本义是蚌壳里的珍珠,后面就是指像珍珠这样圆圆的珠子,课堂上说到的都是跟小水珠相似的透明的事物,其实还有弹珠、佛珠等,教师可以进行归类。还有我在教学部编一下《识字7》时,教学“跑”时,就进行形声字教学,形旁不同,意义不同,如“饱、泡、炮、袍”,让学生根据部首猜字义;只要深入去发掘,就会发现汉字的秘密,让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浮于表面。字词教学,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很多“法”,比如动作法,上下文释词法、对比换用法等,这些方法不能孤立地使用,而应根据教学的目标及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生字的特点等因素,灵活多样地进行组合教学,让字词教学妙趣横生。

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借鉴,但是很多时候要自己去探寻去转化,就像李政涛老师说的“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身处不同的教学现场,是否能带着“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进入现场,把有价值的东西“钩”到自己日后的教学中,转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为现场学习,在现场中学习,回到现场学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