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由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浅层学习中落实不足,因此,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探索与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十分必要。教师需要基于语文核心素养,通过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深度的质疑与思辨、文本的研读与鉴赏、文化的传承与推广等来创设深度学习的阅读环境,构建深度学习的阅读体验,培养深度学习的思维品质,促进深度学习的阅读扩展,进而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简单谈谈自己的做法。构建深度学习的阅读体验。“审美依赖”是现在小学生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很不全面,会依赖老师、家长等他人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当代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这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审美鉴赏与创造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对事物的认知奠定良好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对仗工整之美、韵律悠扬之美、意象之美等都能促进学生的良好、高尚的审美趣味的形成,使学生敏感地捕捉到美,深入地理解美、体验美,进而去鉴赏美、创造美。从而产生向往和追求美好事物的希望,提高学生的精神追求。
如《风》一课,虽然这是低年级内容,但当教师带领孩子不断地在朗读、表演的过程中感受文本语言,体会风的有趣后,教师鼓励孩子们仿写“当……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后,孩子敏感地捕捉到了班级门口上为万圣节挂的南瓜卡片常被风吹得“敲门”,于是孩子写“当南瓜敲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做客啦。”多美的句子,虽然是低年级孩子,但能够在学习、体会、感受之后捕捉生活细节,并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时候,我们也知道,孩子成功地感受了这风之美并发现和创造了风之美。这不正是一种于学生本身而言的“深度的学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