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学习心得2(刘娟萍)
--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刘娟萍

    以往的閱读学习总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只理解表层意思。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而且也使学生失去了阅读兴趣,是一种得不偿失的教学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不够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无法从阅读中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无法挖掘文章根髓。

小学是文化传承与理解最重要的阶段,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才可以建设民族文化、塑造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思想。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课文中,要进行文章文化知识的扩展学习,通过典型文章学习经典文化,责无旁贷地传承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阅读中体味文化精髓、扩展中把握文化特质、生活中感悟文化内蕴。

有幸听到一位语文教师说课《井底之蛙》——“小中见大的寓言学习,其设计包含这样两大环节:一是朗读体会,感知井底和大海的快乐。先品词品句,读中感受井底之乐。然后古今对照,以师古生今、师今生古的形式不断在读中品味海的辽阔,品读中体味中国古今文化的语言美,感受语言对智慧的承载与表达。二是体会寓意,延伸感悟庄子思想。通过课上推荐《鱼儿水中游》这一绘本,实现从典型文章中学习经典文化。那么推荐的书目如何落地让孩子们真正读起来呢?教师可以利用阅读课带着孩子们一起读,既在孩子们心中埋下了庄子思想的种子,也在扩展中把握了文化的特质,又可以通过共同阅读去发现生活中的小中见大,去思量庄子思想,从而浸润民族灵魂,力争实现王富仁先生提出的大语文

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对学生来说,读,是吸纳、是汲取、是存储,学生在有了语言的积累、情感的蓄积之后,表达、宣泄和抒写就成了语言实践的最好时机。应当说,语言运用的内功是在实践当中形成的。在执教五年级语文上册《风》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感受了热水壶作为叙述线索的作用,风雪的环境描写的好处,以及父子两人的性格等内容。而后运用推想预测的策略,让学生思考:梦中的故事会是什么样的?会写到哪些内容?让学生通过练习,获得语言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了解了在使用推想预测策略时,要对叙述的线索、情节的发展、故事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以及作品的风格等进行延续、预测和验证。在每一个训练中,我们应灵活地引导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课文情境之中,让自己与作者做心灵的沟通,同作者一起去观察、体悟、想象。活生生地显出语言文字的形,美滋滋地读出语言文字的味。既要带领学生展工具之羽翼,又要引导他们沐人文之芬芳,让人文性与工具性在阅读教学中齐放光芒。

另外,语文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时间,高效、深度阅读需要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做保证,如课前预习、朗读默读、不动笔墨不读书、静思默想等习惯的养成也很重要,需要教师不断督促,持之以恒,以保证课堂教学省时高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