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学习心得2(许永伟)
--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许永伟

对深度阅读1的一点体会:

1.深度阅读是指向语言文字感悟的阅读。

深度阅读从品味语言开始,这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要将语言文字的品读感悟推向深入,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耐心实施。这种设计和实施,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品读感悟要聚焦语言特色。一篇文章并非处处都有妙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度品读的是那些具有鲜明特质的语言,这些语言不仅在表达形式上有特质,而且在表情达意的效果上独具特色,且有内涵与深度。

第二,语言的妙处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由于思想和认识上的欠缺,并不能感知到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妙,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慢慢养成“语感”。

第三,语言的发展要与训练运用相结合。语言的掌握和运用需要平台支撑,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这样的平台,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互相学习、评价和借鉴。

2.深度阅读是指向让学探究的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深度阅读不能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不能以教师的问代替学生的读和悟。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经历阅读和体悟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并建构知识体系。

3.深度阅读是指向思维发展的阅读。

文章是表情达意的载体,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主题与情感需要读者揣摩方能有所体会,如果我们摒弃对教材的分析,甚至连对文意的基本探究也一并丢弃,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彻底地“泛化”“浅显化”。

深度阅读是指向情感熏陶的阅读。 语文除了工具性之外,还有人文性。语文的人文性,意味着语文要承担传承文化和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深度阅读是一种追求,但是如果没有了对语文的热爱,没有对阅读的期待和参与阅读的成功体验,学生的阅读便会缺乏动力。而利用文本的情感特点,调动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让课堂充满情感的氛围,是语文课堂的应有之意,也是深度阅读的“心理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