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份理论学习2(李娟)
--
发布时间:2018-12-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李娟

内容摘要:

多年来,教育及教学总是处在被指责和被整改的状态。国内外都有这样一种普遍的现象,当人们对现实问题不满时,最终自然地归根到教育,从而抨击教师、责怪教育。具体到教学上,教育行政部门对课堂教学非常微观的行政管束和社会民众对学科教学的指责,导致一些教师没有从复杂性的本质特征研究和把握课堂教学,只是在压力之下执行上级的要求或者迎合家长的需求,从而背离了学科教学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律,无力坚守作为专业教师应有的职业标准。

学习心得:

我觉得导致普遍存在的课堂教学不够"深刻"的现实,还有教师和学校自身的原因。

  一方面新课程理念与教师教学技术的总体水平不匹配。按照新课程理念,学生和学习过程更为重要,课堂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蕴藏的知识和潜能获得释放,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学习,问责的准则由学生小组产生,教师的角色在促进者、学习同伴和必要的监控机制间变换,这一切是基于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策略和技能、懂得"教学不可局限于技术层面"作为基本前提的。然而,现实中相当多的教师在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的基本层面还不达标,要执行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教师能做的只是在表面上模仿示范课进行表演,对于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内涵无力深入考究,学生看到的是教师行为、语言和学生自身表达等的热闹场景,难以通过探究、体验、合作等活动真正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另一方面,诊断学生的学习状态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作为专业教师,应当掌握对学生内部学习状态诊断的技术:多设身处地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少推卸教师对于学生困境的责任。有效的教学设计在表征上与医生给病人的治疗方案一样:诊断学生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但是,中小学教学中有很多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很少考虑甚至意识不到教学是要解决学生学业中的问题,这种自说自话的教学可谓"目中无人"。

  现实中,常见的是"教师代替知识,成为它的代言人并成为学生注意力的唯一焦点"这样的缺乏教学韵味的课堂;或者是"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教师放弃领导权,以至于课堂和教学棍乱到了无政府状态"那样的缺乏知识要求的教学。这些都没有认识到课堂教行为的复杂性,导致知识的内在景观不再丰富多彩,认知也变得平淡无奇和不需要思考,更谈不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并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在众多思想中作出分析和判断,迁移和运用新知识并解决问题"。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