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论文(吴兰芳)
在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所谓“语用”能力,就是指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语用”能力要从小学低段就开始抓起,其中,培养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实施途径。习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它是学生语言文字情感表达综合能力的体现。特别是对于中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视野不够开阔,生活的天地不够宽广,自然写出来的东西不是记流水帐就是空洞无物、千篇一律。但是,小学作文,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衡量语文成绩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志。该如何指导小学生写好作文?这似乎成了许多语文老师最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引导中年级学生习作入门呢?
一、激发兴趣 乐于习作
新课标指出,第二学段可从写话、习作入手,以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动力源泉,是学生乐于写作的最好的催化剂。只有让学生积极了,主动了,乐写了,那么写作也就不再成为他们的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习惯,一种挑战了。因此,如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一教学环节,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学生乐于写好作文的关键,也是写作最重要的前提。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调动写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媒体创设情境 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的写作教学,大多是老师简单地揭示一下习作的要求,出示提纲式的写作模式,然后让学生按照这种模式把作文写完整来。这样的作文教学,简直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紧紧地约束了学生写作的思维,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现在,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课堂上各种各样的新资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多媒体,它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让真实的生活在屏幕上再现,更是紧紧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教者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应促使学生注意观察,这样写作,那一幅幅生动活泼的图片,那一首首动人心弦的歌曲,那一个个扣人心弦的画面,便会牢牢地印在学生们的心上了,那么,接下来的写作,便会文思如泉了。2参与生活体验 激发写作兴趣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现象,是作文教学的坦途大道。在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言我心”。比如在指导习作《我的发现》时,刚好是春天来了,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到郊外去“找春天”。看一看春天有哪些景象。引导小学生看一看春天来了,大自然有哪些变化,观察春天的植物有什么变化,动物又怎样了,小河里的水有什么变化。读一读搜集到的有关春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使同学们感受到春天是美的,在生活中寻找到习作的乐趣。这样的指导,小学生的习作是写自己的生活,写心里的话,写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写自己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快乐的事,快乐地写,把写作文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去想、去做。
二 积极鼓励 积累材料
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捏造。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因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随时把这些材料以日记形式或其它形式记录下来。方法如下:1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对此我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这跟培养学生踏踏实实做人至关重要。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的点拨、揭示加指导。习作《第一次洗碗》,写之前,我会布置学生回家洗碗,实践之后,课堂上把整件事的过程按顺序描述出来,适当进行点拨,然后写下来,当学生信心满满地把作文本交上来时,我想这次的实践达到了我预期的目的。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2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老师应鼓励家长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3、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
三、读写结合 随文习作
2011 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小练笔是一种篇幅短小、形式灵活、操作方便、效果良好的练笔形式。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把握好小练笔的时机、内容和难易程度,丰富写作教学的形式,提高语言文字训练的效率,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课堂小练笔的主要形式: 1.仿写 仿写建立在文本的基础之上,且难度较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作文训练。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到习作写片断,许多人都感到难以下笔。实际上,一篇篇课文就是学生写作的好例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试着仿写,积累一些好词佳句,为日后作准备。儿童具有模仿的天性,模仿是小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大多文质兼美,既适合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也适合学生进行仿写,初步学习作文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习作范文,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有话可写 万事开头难。在学习《庐山的云雾》一课时,其中有两个自然段就为学生提供了总分结构习作范例,一些优美的词语,学生也可信手拈来,举一反三。学习之后,学生可仿写《大扫除》、《大课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学习和借鉴,经过多次的仿写,学生再也不为写作犯难了,再加上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生活经验,习作水平定会更进一步。 2. 续写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精练短小,有的还由于篇幅和容量的限制进行了一定省略和缩减,留下很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能力,通过合理的想象进行续写。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知识的源泉。儿童,除了有模仿的天性之外,也有着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只要给他们机会展开想象,他们会带给你很多惊喜,所以教学中教师就要依托文本,挖掘想象资源,如让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续写、改编就是一个极好的办法。学了《狐狸和乌鸦》一文后,要求对“受骗以后”乌鸦和狐狸再次相遇进行续写,学生对故事内容都很熟悉,狡猾奸诈的狐狸和爱听好话的乌鸦,他们鲜明的性格以及丰富的语言、动作,都让学生念念不忘。因而在教学此类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时,教师要舍得放手,让学生的想象自由驰骋,这样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生动的故事情节、充满童趣的语言、奇特的个人想象,都让我看到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感受到了读写结合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