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情,关注表达,落实语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 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随着课改的深入,一线教师的本体意识普遍苏醒,“话语形式”“表达方式”“语用实践”等成为研究的热点。 真正有实效的语用训练,要从学情出发,根据教材特色,精心选取语用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一、基于学生学情,选取语用教学点
(一)根据学生兴趣,选取语用教学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兴趣的学习,必定是枯燥的,没有效果的。语言实践也是如此。小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地灌输,学生只能被迫接受,就会导致他们对学习的反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通过各种形式来激发孩子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
如,陆虹老师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四白然段时.让孩子们根据四种鱼的特点,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并说说理由。这一个环节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掌握了课文抓住特点写事物的写作方法。学完课文,陆老师又出示其他的鱼的图片,让学生抓住一个特点写一写白己喜欢的鱼。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二)根据学习基础,选取语用教学点
“学”是“教”的基础和目的。教师在选取语用教学点的时候,不能一味地站在教的角度上进行,而应该站在学生“学”的立场想一想: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什么,通过本次实践学生的言语能力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只有考虑到学情,“教”才能够落到实处。
(三)根据年段目标,选取语用教学点
特级教师吴孔裕曾经说过:“低段要着重引导学生练习用词的准确和句式的运用,中段要关注段落的结构和修辞方法的运用,高段则要引导学生从作者的表达方式、篇章的结构等方面展丌学习。”可见,选取语用训练点时,要根据各年段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保证训练的有效落实。
中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的构段方式,分析段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文章的构段方式获得深刻的认识,并在习作中正确运用。
同样是段的教学,高段与中段的着眼点则不同。高段要引导学生关注整篇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顺序、篇章结构等。
二、关注表达特色,选取语用教学点
(一)从文本结构入手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的特点,选取适合学生学习、掌握和运用的文章结构和布局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解读能力。
(二)从语言特点入手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文质兼美,其中不乏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段。在教学时,我们应从这些富有特点的语言人手,选取语用点,引导学生揣摩品析,感悟作者表达的精妙。
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情,从文章的表达特点人手,精心选取语用训练点。只有这样,语用教学才能扎实有效,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