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也就是学语文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用。其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它的应用价值:学拼音是为了认读生字;学笔画和部首是为了书写并记忆文字;识字最终是为了阅读、写作。更不用说语文处处皆体现: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连方法也是为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那我们课堂教什么?语用!语用是什么?语文实践,也就是语文知识的运用。
许多人把语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我个人认为一点也不夸张,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学就是为了运用。说到语用,我们不妨再来看看语用学的概念:语用学是专门研究语言的理解和使用的学问,它研究在特定情景中的特定话语,研究如何通过语境来理解和使用。这放在我们语文教学中是不是恰如其分?当然,语用只是语文教学的一部分,它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语文学科,而且它是在理解语义和语法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的,属于我们认为“有深度的语文”的范畴。很多语言专家认为:抓住了语用,也就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我们要抓住学生进行体验的环节,不要试图把所有的技能一下子“倒给”学生。我相信,唯有抓好了语用,学生读书会更加透彻,写作会更加顺畅,也将让语文教学不显得那么困难重重。
心得体会:我们看待语文教材要用语用学的态度和观点来正确地看待它,还应该把它看成活生生而且具有灵魂的言语作品。老师应该站在语用的高度,居高临下。然后对语文教材进行一个全面透彻性的解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不同课文中具有独特精湛的语言和优秀的写作技巧。这样的内容才能够成为“语用型”教学的内容,而且还是语用型内容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