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理论学习(吴兰芳)
--
发布时间:2019-04-2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吴兰芳

 四月理论学习(吴兰芳)

学习内容: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类课程,对话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所起的作用难以估量。从听者到说者,调整深度学习角色意识教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在学生说话的时候,教师要耐心、细心、专心地听,千万不能够急躁,不能够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不管学生的发言是否正确,都要认认真真地听完。在学生发言的时候,教师更不能够分散注意力,去做其他的事。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才能够加以适当的评价与点拨。让学生学会倾听,养成倾听习惯。对学生的倾听外现行为上要加以指导,让学生明白,听话时眼睛要专注地看着对方,尽可能不要做其他的事情,更不能够插嘴,随意打断对方讲话。还应该注重对倾听的内涵加以培养,也就是说,要训练学生怎么听。首先,要学会边听边归纳。其次,要学会察言观色,要透过说话者的声调、语气、表情等等让学生体会到语言背后所包含着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言外之音。总之,要训练学生在倾听的时候做到耳到、心到,慢慢养成倾听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听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能说会道。首先,教师的说话要积极向上,富有鼓励性。其次,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的幽默风趣,这同样能够促进学生有说话意愿。让学生想说、敢说、会说。有许多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在课堂上不大愿意说话。比如,对于新的环境,接触的老师、同学难免有些生疏,感到羞涩,甚至有种恐惧心理。他们怕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给学生说话的勇气,更要进行系统的说话训练。总的来讲,说话训练应该循序渐进,要由简单到复杂,训练的内容要丰富多彩,能够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强,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说话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产生说的欲望,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让说话有源头活水,提升说话能力。

学习心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管是“听者”还是“说者”, 他们之间的角色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其本质是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从质疑到解惑的过程,是最终获得一致性认识的互动过程,对话是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具有“听者”和“说者”的双重身份,因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就会发生交流、协商、碰撞,让教师和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有利于对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江苏省常州武进湟里中心小学┋ 联系电话:0519-83348221┋ 传真:0519-83341021
备案序号:苏ICP备05079923号 技术支持: 常州万兆

苏公网安备 320412020010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