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太 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质疑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板书课题:16 太阳
师:太阳,大家都很熟悉了。谁来说一说看,你对太阳都有哪些了解?
生:太阳很大;太阳很热;太阳离我们很远;太阳与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等。
师:看来,大家对太阳了解得还真是不少。哪这篇课文到底给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呢?作者又是怎么把这些知识介绍得清楚明白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准词、顺句、通文
师:课前大家都已预习了课文,相信大家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现在老师想请8个同学来读课文,每一位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点齐八名学生)
师:分别指名8名学生读。
生:读。
师:课文读得不错,不仅音读得正确,而且句子也读得通顺流畅。说明同学们课前预习读课文非常到位。接下来,老师还想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哪些字词开始时你不认识、不理解,后来通过查资料、思考,认识又理解了呢?谁来?
寸草不生:连根小草也不生长。形容土地贫瘠荒凉。
抵得上:相当于。
繁殖: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摄氏度:“摄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温度单位,因为它是18世纪瑞典天文学家摄尔维斯提出来的,于是就把它定名为摄氏度。他把沸点定为一百度,冰点定为零度,其间分成一百等分,一等分为一度。
地层:地质学专业术语,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地壳是由一层一层的岩石构成的,这种岩石层次的系统叫作地层。
师:课文后面有9个生字要求会写,对于这些生字的书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其中摄提醒读音,摄、殖、粮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炭、杀、菌是上下结构,注意上下部分的比例,区要注意笔顺,最后一笔是竖折。
三、释疑、概括、归并
师:同学们,太阳是一篇说明文,主要是向我们介绍太阳的相关知识。那课文到底给我们介绍了太阳的哪些知识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并用笔划出来。
1、太阳距离地球很远。
2、太阳体积很大。
3、太阳温度很高。
4、太阳影响动植物生长和煤炭的形成。
5、太阳影响雨雪的形成。
6、太阳影响风的形成。
7、可以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
8、太阳影响我们这个美丽可爱世界的形成。
师:看来,我们要读懂一篇说明文的内容,实际上只要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就可以了。
全文8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讲了一个内容,其实在这些自然段中,有些自然段意义是非常相近的,我们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大的段落。接下来请同学想一想,哪些自然段的内容意义是相近的,可以归并为一个大的自然段呢?
生:全文8个自然段,实际可以分为两大段:
第一段(1-3)主要介绍了太阳远大热的特点。
第二段(4-8)主要介绍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
师:这两大段又是用一个过渡句巧妙进行连接的,是哪一句?
师:用上了这种过渡句,就使文章各内容之间联系得非常紧密,我们今后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必须非常注重这种过渡句的运用。
师:请同学们再快速地浏览一下1-3小节,思考一下,这3小节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或者说是采用什么结构写的呢?
师:那4-8小节呢?这5小节之间又是什么关系?或者说作者又是采用了什么样的结构写的呢?
生:课文的4-8小节,实际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写的,先用过渡句总的讲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密切,再具体讲太阳与我们人类有着哪些密切联系,最后再总的讲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师:非常正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要想读懂说明性文章的内容,就可以跟刚才一样,先弄懂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理清楚文章的顺序、文章的结构,这样就能很快地读懂课文内容了。
四、读文、品法、练段。
师:同学们,说明性的文章除了要让人读懂所介绍的内容之外,还要让人读明白,而要让人读明白,最关键的就是要说明白,而要说明白,就必须说得准确、清楚,哪这篇课文是怎么把太阳介绍得准确、清楚的呢?
师:要想搞清这个问题,我们还必须细细地品读课文。我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是介绍太阳的远。我想先请一位同学来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作者是怎么把太阳的远介绍得准确、清楚的呢,注意:同学们在思考的时候,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进行思考。
出示第1小节,生读。
师:这段话是作者怎么把太阳的远介绍得准确、清楚的呢?交流的时候,先读找到的词句,再讲作者是怎么把太阳的远介绍清楚的。
师:你很会思考,找到了说明白说清楚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可以——板书:列数字
出示两句话:
太阳离我们很远很远。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师:比较一下,哪句话说得更清楚一些?为什么?
师:列数字是把事物说清楚的一个好方法。继续交流。
师:你真敏锐,找到了说清楚说明白的第二关键,就是可以——板书:作比较
出示两句话: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
师:比较一下,哪句话说得更清楚一些?为什么?
师:作比较是把事物说清楚的第二个好方法。继续交流。
师:真好。同学们找到了说明白说清楚的第三个关键,就是可以——板书:巧引用 出示第一小节对比段。
太阳离我们约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师:假如这篇文章一开始就像第一段话这样写,你会觉得怎样?
生:太突然、太呆板。
师:巧引用能有效地激发我们的兴趣,引起我们的思考。继续交流。
师:说得真好。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科学客观地把一样事物准确地介绍给读者,这就需要准确。实际上,说明文在语言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准确。板书:准确。其实,说明文的准确,除了语言的准确,内容也必须准确,像列举的数据也必须准确。譬如,太阳离我们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千万不能说成一亿四千万千米,也就是千万不能是估测,是多少就是多少,这就是说明文的文体特性。
师:刚才我们通过认真品读第一小节,发现,作者为了把太阳的远说明白,不仅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了表达,还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巧引用的说明方法。
那课文在介绍太阳的其他特点的时候,是不是也采用了这些方式方法呢?请同学们读一读2、3两个自然段,跟刚才一样,抓住一些重点的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想一想,等会儿来交流。
师:刚才我们通过品读课文,知道了课文为了把太阳远大热三个特点说清楚说明白,除了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之外,还分别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和巧引用的说明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写一段话,内容是电视机的一个内容——外形(包括大小),注意,在写的时候,为了把电视机的外形说明白,我们也可以像课文一样,可以运用多种适合的说明方法。好,请把事先发给你的作业纸拿出来,就写在作业纸上,同时,还要做到行款整齐,书写工整优美。生写。师:同学们都写好了吗?谁来交流一下。生:
师:谁来点评一下?你觉得他把这个事物说清楚了吗?他是怎么把这个事物说清楚的?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仅仅花了这么一点时间,就不仅知道了怎么把事物说清楚,说准确,还学会了怎么将一个事物说清楚、说准确。来,为我们的进步鼓掌自我勉励一下。
师:不过,要想把一个事物说明白,仅仅说清楚、说准确还不够,还必须说得有条理。请同学们快速读一读全文,作者又是怎么说得有条理的呢?
生:因为正是因为太阳有远大热的特点,所以才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所以不能调。
师:对,这涉及到了说明文的说明顺序问题。一般来说,一个事物往往包含多个方面的知识,到底先介绍什么知识,再介绍什么知识,这里面是很有讲究的,刚才这位同学讲的调换原因,实际上就说到了说明文必须遵循的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太阳远大热是一个客观现象,它引起的一个结果就是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所以,介绍的时候,必须先讲特点,再讲关系。板书:现象到本质
师:我们再思考一下:课文的第一大段,太阳远大热的三个特点,能不能调换位位置介绍?
生:不能。为什么?因为远我们还能具体地感受到,但大和热则相对难一点。
师:对,实际上这儿又涉及到另一个逻辑顺序,由具体到抽象。边说边板书:具体到抽象
师:事实上,课文第二大段在介绍关系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所以先介绍太阳影响动植物生长和煤炭的形成,再介绍太阳影响雨雪和风的形成,最后介绍可以利用太阳预防和治疗疾病,这里面也有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逻辑顺序在里面。
师:所以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的时候,除了要把它的特点用准确的语言说明白之外,还必须有条理。板书:有条理。
五、总结、拓展、作业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通过学习《太阳》这篇课文,不仅了解了太阳的相关知识,更知道了,要想把一个事物说准确、说清楚、说得有条理,就必须采用一些说明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准确的介绍,这样才能把这个事物说明白。
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三个作业:
1、根据课文的写法和同学们的意见,修改完善刚刚课上练写的那一段话。
2、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一段话,内容是电视机的另一个内容:功能。
3、完成补充习题16课的练习题。
板书:
远 列数字 作比较 巧引用 准确
大 列数字 作比较 清楚
16 太阳 热 列数字 打比方 举例子 有条理 现象→本质
关系密切 具体→抽象